湖南第一纱厂旧址,坐落于岳麓区银盆岭街道湘江之畔,见证了湖南工业的沧桑变迁。它始创于1912年,初名为经华纱厂,由官商共同创办。1913年,该厂改归省办,并更名为湖南第一纱厂,成为了湖南近代工业的佼佼者。在抗战胜利后,该厂复建并更名为裕湘纱厂。如今,2011年湖南第一纱厂旧址被湖南省政府公布为文物保...
📅 1912年,湖南都督府参议员吴作霖向财政司借银60万元,创立了湖南近代第一座纺纱厂——经华纱厂。1913年,更名为湖南第一纱厂,生产出银纱金线,为湖南民族工业增添了银元,也使银盆岭地名更加闻名。🏰 1919年,裕湘纱厂的大门设计为方形立体,四面有罗马式立柱,显得厚重而庄严,与武汉国棉六厂、石家庄纺织厂的...
辉煌时期裕湘纱厂甚至有近8000名员工在,生产区设备齐全,生活区功能完善。 后来文夕大火,厂房和机器设备基本被毁,门楼和两栋老办公楼组成的建筑群逃过一劫,带着残余机件,被迫搬迁安江。 但即使这样,在抗日战争期间纱厂还是一度肩负了生产军布的任务,...
湖南第一纱厂大门:民国时期全国“三大门”之一 湖南第一纱厂早期建筑群,位于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岭湘江河畔,包括工厂大门、钟楼、两侧办公楼、栈道、码头等,是长沙保存最好的“工业遗产”。湖南第一纱厂早期建筑群以雄壮高大的西式大门最有特色。门楼为方形,砖墙、混凝土平顶屋面,离门4米各由两根圆石柱支撑,石砌...
湖南第一纱厂是湖南省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起源于1912年。当时,由老同盟会员吴作霖,经湖南都督谭延闿批准,从财政司借款60万银元,在长沙河西银盆岭购地256.93亩,设立了规模庞大的纺纱机,共计4万锭,创建了经华纱厂。起初是官商合办的形式。1913年,汤芗铭担任都督,将纱厂收归政府所有...
在与长沙老城区隔江相望的湘江西岸,有一组被列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老建筑—— 湖南第一纱厂(裕湘纱厂)旧址。上点年纪的长沙人都知道,计划经济时代,裕湘纱厂是长沙规模最大、工人最多的八家国营大厂之一,但少有人知道它的前世今生,更不知道它与抗日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裕湘纱厂,曾用名经华纱厂,湖南第一纱厂,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潇湘北路上,也就是河西银盆岭大桥南侧,始建于1912年,是长沙轻工业发展的重要项目工程之一。2009年,长沙市政府重修裕湘纱厂,并作为景点对外开放供市民参观。这是一座百年的建筑,现在已经成为网红打卡的景点了,确实值得一去。
裕湘纱厂1912年始建于长沙银盆岭临江码头,当时称作湖南第一纱厂,民国湖南最早纺纱的孩子。受西方文化影响,欧派气质,占据眉宇。和邻近新建的渔人码头,气韵相通,只是辈分不同,相差100岁。 111年历史,经历了五次更名,分别为湖南第一纱厂、湖南第三纱厂、裕湘纱厂、长沙纺织厂、银太纺织有限公司。每一次更名,都有其...
安江纺织印染厂,原名湖南第一纱厂,位于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岭湘江河畔,1912年筹建。1938年9月日本侵略军犯湘,省政府令湖南第一纺织厂将1万纱绽,248台布机等生产设备迁往黔阳县安江镇,成为今安江纺织印染厂的前身。抗日战争时期,安纺厂以爱国敬业的精神努力生产,充分的后备物资,成了抗日战争期间“常德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