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游金山寺 倚苍云绀宇峥嵘,有听法神龙,渡水胡僧。人立冰壶,诗留玉带,塔语金铃。摇碎月中流树影,撼崩崖半夜江声。误汲南泠,笑煞吴侬,不记《茶经》。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①金山寺:又名龙游寺、江天寺,在镇江长江中的金山上(金山至清代方与南岸毗连)。②绀(gàn)宇:佛寺,佛寺多以绀色琉璃...
苏轼《游金山寺》原文、注释及解析 〔原文〕游金山寺 [宋]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②,宦游直送江入海③。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④,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⑤,江南江北青山多⑥。羁愁畏晚寻归楫⑦,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文细⑧,断霞半空鱼尾赤⑨。是时江月初生魄⑩...
来到镇江,首选的景点必定是金山。因为金山不仅地势独特,“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号称“江心一朵芙蓉”,更重要的是山上建筑精巧,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 在前往金山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金山的形成情况。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山...
游金山寺 宋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
《游金山寺》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冬,苏轼赴杭州上任的行役途中。这时王安石正实行变法。苏轼与王安石意见不合,上奏章反对新法,请求出判杭州。十一月从润州(今镇江)出发,过金山寺,便写下了这首七言古体记游诗。金山寺在今镇江市的金山上。金山原来在长江中,后来山南面沙滩淤积,渐与南岸相连。但...
途经镇江他曾到城外长江中的金山寺拜访了宝觉圆通二位长老二者盛情款待盛情难怯苏轼宿在寺中半夜得以观赏江上夜景不由得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七言古诗 游金山寺原文及赏析 游金山寺原文及赏析 原文: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
苍云是实兴,又暗用《宝雨经》乘苍云来诣佛所云佛教语言;听法神龙、渡水胡僧,则呈示了寺内云宗教气氛与巨大云感召力。龙、僧对举,当是受唐张祜《题润州金山寺》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名联云启示,但在曲中更见形象。以下三句鼎足对,则度入了游金山寺云游。尽管与作者形象直接关联云仅出人立冰壶一句,但...
游金山寺,六百字,作文 游金山寺1 我早就听闻金山寺大名,一直想去看看。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踏上了游金山寺之旅。一到金山寺,我就被那宏伟的山门给吸引住了。那大门又高又大,朱红色的漆看起来特别庄重。我刚站在门口东张西望呢,就听到旁边一个小朋友扯着他爸爸的衣服喊:“爸爸,这个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