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温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诊治规律,涵盖理论体系、临床诊疗及历史发展等内容。其核心在于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并形成了区别于伤寒的独特治疗体系,在现代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发挥关键作用。 一、学科定义与特点 温病学以温邪致病为核心研究对象,这类疾病具有热象显著、传变...
明代王履《医经溯洄集》进一步把温病从概念、发病机理和治法上与伤寒明确区分,指出:温病不得和伤寒混称,其治法以清里热为主。明代吴又可《温疫论》认为温疫的病因是一种戾气,无论老幼强弱,触者即病;受邪途径是自口鼻而入;治疗则以疏利为主。这些认识对于温病学形成新的理论体系有着极大的影响。迨至清代...
一般称温病学为经典学科,其《温热论》或《温病条辨》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并称为四大经典著作,温病学的基础理论(例如卫气营血学说、三焦学说)及其独特的治疗方法是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历来认为温病学是学习中医学所必修之课程。 一、温病学在传染病治疗中的学术地位 ...
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温病病名 二、成长阶段 1.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为温病寒凉清热为主治疗方法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2.首先提出温病应从伤寒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医家为元代末年的王履(王安道),将温病与伤寒加以明确区分,其《医经溯洄集》中强调“...
2.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3.暑温:是感受暑热病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 4.新感温病:又简称“新感”、原意是指感受当令之邪即时而发的温病,是与伏邪温病伏而后对而言的。新感温病实际是指病发于表的温病。其特点是...
温病学派是吴门最具地方特色和科技优势的一大流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吴门医派主流。明清时期达鼎盛阶段,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居世界科技领先的地位。历史渊源 温病学派是中国明代末年以后,在南方逐渐兴起的,以研究外感温热病为中心的一个学术派别。明清之际,温疫流行猖獗,尤以江浙一带为著,且该地区气候溽暑,...
温病学,就是专门研究温病的病因病机、发展变化规律及辨证论治的一门学科。 ◎温病的特点 温病虽然包括多种疾病,其证候类型复杂多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每一个病证都有其个性。但由于同属温病,所以又具有共同的特点,也就是温病的共性,概括地说有五个方面。
《温病学》是201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内容简介 本教材分为三部分,总论包括温病学发展史、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病因与发病、温病的辨证理论、温病常用诊法、温病常用治法、温病的预防,各论包括对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瘟疫、温毒等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的介绍,原著选读包括《温热论...
5、叶天士蓍《温热论》(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被誉为“温热大师”,创立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