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耕海牧渔,繁衍生息,在历史的岁月更迭中逐渐形成了富有滨海特色的渔耕文化,是早期北海原住民的集体记忆,亦是北海不能缺失的文化符号之一,北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中关于北海渔民来源、日常劳作、生活习俗、精神信仰等的记录颇多。 档案记载解放前北海渔村的情况 疍家人...
📍临高镇的头洋海堂渔耕文化旅游区,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等待着你的探索。👸这里特别适合喜欢拍照的小伙伴们,每一处都是风景,每一刻都是大片。门票只需18元一位,如果人数多,还可以尝试讲讲价哦,门卫大哥可是很和善的。⚠️不过要注意,新开发的景区周边设施还不太完善,没有餐饮店和休息厅。建议下午5...
佛山渔耕文化园以其独特的“水上稻田”种植模式,成为了新兴的旅游热点。这里利用湿地湖泊,创新地在水面上种植水稻,形成了桑基田园、水上稻田与鱼稻共生的美丽景象。在水上种植水稻,这种新型的立体式水稻种植模式,不仅实现了生态治水,还产出了生态稻谷。通过将泥土放入底部有小孔的塑料花盆中,再在每个花盆内栽上水稻...
泉州海岸线绵延曲折,大大小小的渔村曾经星罗棋布,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捕捞技艺成为海洋文化版图上的历史遗珍。在石狮市鸿山镇东埔村,有一个由村民自发筹建的石狮市弘洋渔文化馆(原名:石狮海峡渔文化博物馆),通过船模、旧渔具、习俗用品等再现历史上的渔业生产情景,以有形的载体记录下传统捕捞技艺,将石狮耕海牧渔的...
恒星渔耕文化展馆位于刘李庄镇刘李庄村,展馆建于2022年9月,馆长李恒星现任刘李庄村村委会副主任,是用自家的旧厂房改建而成。馆内展现的白洋淀渔猎农耕工具共有1000余件,其中很多藏品是李恒星家祖传下来的。 刘李庄村位于白洋淀南岸,村民世世代代,依水而居...
每年的5月1日至8月15日是国家规定的禁渔期,因此,“南海开渔节”是渔民们在休渔期结束后举办的传统庆典节日。8月15日和16日当天,当地将轮番上演祈海仪式、渔家宴、开渔晚会、出海仪式等活动,融合渔家文化、风情旅游、海鲜美食等诸多元素。广之旅方面介绍,该社已推出“渔光溢彩”主题省内游系列线路,目的地...
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 昆明的一个小众打卡地 卧龙古渔村 卧龙古渔村 背靠七星山、面朝滇池 拥有600多年的悠久历史 这里曾经渔帆点点 繁华喧嚣、商贾往来 集中反映着昆明的渔耕文化 趁春节假日 漫步古村巷道 聆听一座座建筑的诉说 用心感受往事岁月 大年初一到初七 这里有新春舞狮精彩表演 表演者精湛的技艺 赢得游客...
近年来,曹妃甸通过不断挖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利用传统渔耕文化保存完好、历史人文丰富的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打造文化旅游新热点。 现在,正是河豚最肥美的时节。 想要吃地道正宗的河豚,绕不开“中国河豚鱼之乡”曹妃甸。 不食河豚,焉知鱼。要知道,食物的鲜味源于自然界中的20种氨基酸,河豚就占...
近日,走进古洼渔耕文化收藏馆,听卢和安讲述每一件老物件背后的沧桑岁月。初见卢和安,入眼便是他一身干净整洁的衣衫,和他脸上的笑容。“高村建成于明朝永乐年间,由高姓从山西洪洞迁到此地定居,以姓氏取名高家村,至1949年简称为高村。”只上了两年小学的卢和安,对往事极为敏感,对有历史的东西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