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清脾汤 组成:草果仁、厚朴、川姜、甘草、陈皮、木香、麦蘖、神曲、舶上茴香 用法:上为细末。食后入盐沸汤点服 主治:疟痢 出处:《魏氏家藏方》卷五 重要文献摘要 《世医得效方》:“清脾汤,主治瘅疟,脉来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膈满能食,口苦舌干,心烦渴大,小便黄赤,大腑不利...
药方名称清脾汤 处方茯苓橘皮草果(去皮)白术各60克人参桂心白芷甘草(炙)川芎各30克半夏90克(洗七次)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脾经湿热,足寒胫热,腹胀满,烦扰不得卧,舌本强,体重,面黄,头痛,右胁胀痛,口唇干裂,寒热如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7片,紫苏3叶,煎至210毫升,去滓服。
清脾汤出自《得效方》卷十四,是一剂用于治疗妊娠期间出现的热多疟疾的中药方剂。其主要成分包括了青皮、厚朴(去粗皮,姜汁炒)、白术、草果仁、柴胡(去芦)、茯苓、半夏(汤洗)、黄芩、甘草、人参(各等份)以及常山(半份)。在用法上,清脾汤需要将所有成分磨成散剂,每次取4钱,加入生姜5片...
清脾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是治疗脾湿热病的经典方剂。其组成包括茯苓、橘皮、草果、白术、人参、桂心、白芷、甘草、川芎和半夏等药材。这些药材的量分别为茯苓2两、橘皮2两、草果2两(去皮)、白术2两、人参1两、桂心1两、白芷1两、甘草1两(炙)、川芎1两、半夏3两(洗7次)。清...
清脾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主治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脾湿热病,苦足寒胫热,腹胀满,烦扰不得卧,舌本强,体重,面黄,右胁满痛偏胀,口唇干裂,寒热如疟。②《袖珍方大全》:脾实伏热,口苦咽干,或有头痛,寒热如疟。组成 茯苓、橘皮、草果(去皮)、白术各二两(各6g)...
清脾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具有温脾化痰之功效。主治①《三因极一方正》:胃疟,发作有时,先觉伸欠,乃作寒栗,鼓振颐颔,中外皆寒,腰背俱痛,寒战既已,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饮冷,或痰聚胸中,烦满欲呕,或先热后寒,先寒后热,寒多热少,寒少热多,或寒热相伴,...
原文:清脾汤 治瘅疟,脉来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膈满能食,口苦舌干,心烦渴水,小赤,大腑不利。青皮(去白) 浓朴(姜制,炒) 白术 草果仁 柴胡(去芦) 茯苓(去皮) 半夏(汤泡七次) 黄芩 甘草(炙。各等分)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
祛痰方之清脾汤(又名清脾饮) 清脾汤 【方源】:《妇人良方》 【组成】:青皮9克,厚朴9克,白术9克,草果仁9克,柴胡9克,茯苓9克,半夏9克,黄芩9克,炙甘草9克,生姜5片。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燥湿,化痰截疟。 【主治】:疟疾,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膈满能食,口苦舌干,心烦渴饮,小便黄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