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攀古奕世”特展,成功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贵州省博物馆、苏州图书馆,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等7家文博机构的潘氏五世所藏青铜器、陶器、书画、古籍、碑帖、文房精品88件汇集一堂。内容涵盖了商周青铜器,唐、宋、元、明、清历代书法、绘画,以及潘氏一门手稿等。“吴中七...
自乾嘉至同光,这一支潘氏得功名者达数十人之众,成为清代苏州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之一,因而被称为“贵潘”,以区别于同郡其他潘姓家族。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以后,“贵潘”家族人才辈出,官员、绅士、诗人、书画家、收藏家等不断涌现,以上各种身份往往在同一人身上重叠。潘奕隽、潘世璜父子在仕途上一马当先,...
清朝十进士:潘氏家族的辉煌 📜 在清朝时期,潘氏家族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进士,他们分别是潘奕隽、潘承业、潘宗洛、潘果、潘纯钰、潘际云、潘述祖、潘沐、潘体震和潘应宾。🌱 潘奕隽(1740-1830),字守晟,号榕皋,出生于江苏省吴县(一说浙江省余杭)。他在乾隆34年考中进士,官至内阁中书和户部主事。他不仅藏书丰富...
在清代初期,仙游县善化里埔己头潘伯辅以编卖草鞋为生,迁居本县香田里,因购地卅坵,遂以“卅坵”为地名,开枝散叶,蔚为望族。其中,卅坵潘氏自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潘江春考上秀才之后,该家族就不断有族人考上秀才、举人、进士等,尤以潘渭春专名进士与潘经文举人为最著。此后,还有潘占春为邑武生、潘...
对凫老人潘守廉,字洁泉,号节园,又号雪严,生于清咸丰辛亥(咸丰元年、1851)十一月十九日,微山县马坡镇潘庄人。因其居住的潘氏庄园,背环泗流,东眺凫山,故又自号对凫居士,对凫老人。潘守廉于光绪八年(1882)中山东乡试第三十名举人,十五年(1889年),考中己丑科第六十七名进士。潘氏曾任河南南阳知县、...
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 序 清代苏州的潘氏,有“富”“贵”之别。“贵潘”一族于明代从歙县迁居吴中,清乾隆以后,门庭渐盛,科甲蝉联,世代簪缨,地位日崇。其子孙在功名之外,尤以诗文、书画、收藏著称于世。 四朝元老潘世恩的孙辈中,潘祖荫(1830——1890)上承父辈曾沂、曾莹、曾绶、曾玮之爱好,下能...
🏺苏州潘氏是晚清至民国时期苏州地区著名的收藏家,他们的收藏品味代表了文人雅趣,涵盖了青铜器、玉器、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在展厅中,你可以欣赏到这些珍贵的文物,同时还有专业的志愿者为你提供详细的讲解服务。此外,博物馆还推出了各种精美的文创产品,让你的参观体验更加丰富。
潘氏父子同时成为黄丕烈质疑问难的对象之一,黄氏从书肆得清抄本明邝露《赤雅》一卷,其中有“谟觞山房”藏书印,不知出典,乃先后向潘奕隽、石韫玉请教,往返两次,未得确解,后始由潘世璜为检出,黄氏特意将此事记入书后。 黄丕烈藏书中,除了宋嘉泰淮东仓司刻本《注东坡先生诗》残本外,潘奕隽为题跋者,还有那部著名的...
潘祖荫《山居清晚》 家族的收藏与来源方式 潘氏家族是苏州的望族,有“贵潘”之称,祖上是徽商,迁居苏州后注重文化教育。自先祖潘奕隽成为第一个进士之后,潘家科名连捷,一跃成为簪缨世家。潘祖荫的祖父为乾隆癸丑科状元潘世恩,官至一品的太傅及武英殿大学士。其父亲潘曾绶,官至内阁侍读。而叔祖更是乾隆乙卯科的探花...
李鸿章曾为“贵潘”家族冠以“翰林之家”,因此潘氏望族享有“天下无第二家”的美誉。 潘奕隽 潘奕隽是清代苏州“贵潘”家族中出的第一位进士,其子潘世璜克绍箕裘,步武其后,以探花及第,光大门楣的同时,传承家风,恬淡自处,不久便息影吴下。须静斋中,罗陈书画碑帖、古籍善本,以娱老父,兼贻子孙,自清乾嘉以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