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这些割据地区的独立意识还表现得相当强烈,就以福建的闽国为例,在其因内乱而被南唐攻灭时,在小小的漳、泉二州,居然又出现了新的小王国,顽强地维持着自身的独立地位。这个极其特殊的割据势力,叫作清源军。在闽国内乱、南唐入侵的战事中,行伍出身的军官留从效在这一片混乱中乘势崛起,将漳、泉二州乃至整个...
如果清源军打算取天下.. 清源军——五代时南唐攻打闽国,闽国三分,清源军为南唐所置,名义上听南唐节制,实际上独立。 治泉州,领泉州、南州(漳州)两地,为留从效割据,南唐封留从效为晋江王,并改泉州为清源军。留氏卒后,继由清
夹缝中的小政权:割据漳泉二州的清源军 在闽国亡于南唐之后,福建地区分为三部:闽西设永安军节度使,受南唐直接控制,闽北设彰武军节度使归附吴越,闽南设清源军节度使,名义上向南唐称臣,实则成为半独立政权,也是中原最后的藩镇之一。一、南唐灭闽,趁乱自守 留从效出自寒门,于唐昭宗天祐三年(906年)生于泉州...
历史知识> 清源军 五代方镇名。南唐保大七年(949)置清源军节度使,治泉州(治今福建泉州市),领泉、南二州。先后为留从效、陈洪进所割据。北宋乾德二年(964)陈洪进归宋,改为平海军节度使,太平兴国三年(978)废。 清源军相关 长信寺 长信侯 长信宫
不久,南唐后主李煜任命陈洪进为清源军节度使、泉南等州观察使,自此陈洪进得以割据泉、漳二州。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宋将清源军改为平海军,再任命陈洪进为平海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检校太傅等职位。赐号为“推诚顺化功臣”。陈洪进为了继续割据,每年都向宋朝进献大量的贡品。因此常常向百姓征收重税,又...
南唐灭闽(南唐保大三年,945年)后,闽地三分,南唐得建州、汀州,吴越得福州,而泉州、漳州为当地人留从效、陈洪进占据,称清源军、平海军。 宋太平兴国三年四月二十五日(978年6月3日),南唐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被迫纳土降宋,献出泉、漳二州及其所辖一十四县。时泉州领南安、莆田、仙游、晋江、同安、安溪、永春、德化...
清源军节度使,简称清源军,附属南唐政权,宋廷称平海军,是五代十国末期,闽南一带割据势力的名称。南唐灭闽(南唐保大三年,945年)后,闽地三分,南唐得建州、汀州,吴越得福州,而泉州、漳州为当地人留从效、陈洪进占据,称清源军、平海军。宋太平兴国三年四月二十五日(978年6月3日),南唐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被迫纳土降宋...
五代时南唐所置军号,一作平南军。治泉州(今属福建),领闽南地区,即为南唐泉州散员指挥使留从效割据,南唐封留从效为晋江王,并改泉州为清源军。留氏卒后,继由清源军统军使陈洪进割据。陈洪进割据漳州、泉州达19年之久,拥有近2万人的武装部队。964年,清源军改名平海军,名义上归两浙西南路。978年...
1、清源军节度使的形成。五代十国的南唐保大三年(945年),南唐灭闽国后,闽地三分,南唐政权得建州、汀州,吴越政权得福州。而泉州、漳州为当地人留从效、陈洪进占据,附属南唐,封清源军,任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2、闽南语的形成。因为两次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征蛮、避乱。西南...
清源军节度使 02月07日 · 投稿了视频 04:36 满洲帝国崩溃的必然性 在这段视频中,我们深入探讨满洲帝国崩溃的根本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国内部的社会结构、经济困境、以及外部压力逐渐加剧,导致了其不可避免的衰退。满洲帝国的统治阶层缺乏有效的改革能力,尤其在面对日益增长的民族矛盾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时显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