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处方:生地10克、石斛 10克、麦冬 15克、北沙参 15克、陈皮5克、黄芩5克、生石膏 30克、牡丹皮 3克、甘草5克、薄荷 10克、桂枝 3克、白术 15克、山药15克。 (7)用清法治疗口舌生疮: (a)应该分清病程的长短; 短期口舌生疮(1-3月),长期3月以上。(b)口舌生疮主要是由于心热证造成的,病程长的应...
“清法”,又名“清热法”,中医治法之一。“清法”指的是运用寒凉性质的方药,通过这些方药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将热邪清除的一种治疗方法。《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所说的“热者寒之”便是指清法,代表方剂为“白虎汤”。 中医认为,一切里实热证,...
《内经》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行,温则消而去之。”清热药性属寒凉,常能影响气血之流通,招致寒凉冰伏之患。因此在运用清法时,有时须酌情佐以活血之品,达到寒而不遏之目的。叶天士曾说:“热病用凉药,须佐以活血之品,始不致有冰伏之虞。”清营汤中用丹参即含有此义。总之,药能治病,亦能致...
清热泻火法:清解气分热邪,主治气分热盛证-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清营凉血法:适用于热入营血证-清营汤(清营热)、犀角地黄汤(凉血散瘀)。 清热解毒法:火毒壅盛诸证-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 清热袪暑法:主治暑热证-清络饮、清暑益气汤。 清脏腑热法:导赤散(清心)、泻白散(清肺)、龙胆泻肝汤(清肝)、...
通过滋阴的办法达到清热的目的的就叫滋阴清热药。热就要伤津液,伤了津液马上就会使组织间液减少,就会出现伤阴。把组织间液的水分补足,让热清掉,这就是滋阴清热药。至于清脏腑热药就是哪个脏腑的热证,我们就用哪个清脏腑的药。 清热剂分类: 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
清热法之一。是清血分热邪的治法。适用于热性病热入血分,迫血妄行, 症见: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神昏谵语、舌色紫绛,或斑色紫黑等。 常用方药:犀角地黄汤。 辛凉清气法: 是用辛凉(寒)的方剂清解气分热邪的治法。 如患者有高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大汗出、面目赤色、呼吸气粗、语声重浊、小便短...
清法,即清热之法,是中医治疗学中一种独特的方法。当病邪侵入人体,化热而耗伤津液时,清法便成了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它通过清除体内的热邪,以达到清热养阴的目的。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言:“温者清之”,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清法对于温热病的治疗作用。而《灵枢·经脉》所言:“热则疾之”,...
清法-中医专业术语 【清法】清法是通过清除火热之邪,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法。 分类:由于里热证有热在气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热入营血,气血俱热,以及热在某一脏腑之分,因而清法中又有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清脏腑热之别。
中医“清法”理论发端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诸书,历代医家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为中医“清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清法”又称清热法,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清法”是指运用寒凉性质的方药,通过其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解除热邪的治疗大法,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
《内经》“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简言之,清法,就是运用寒凉药物治疗热证。热证,以虚实言之,分为实热、虚热;以表里言之分为表热里热;以病证 言之分为外感热病,杂病热证等;其外感热病之虚实表里之热证治法,在《伤寒论》中已有详细论述。然清法运用于杂病的治疗,除应区别虚实外,还应根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