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是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到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为止,共296年的历史。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长期居住在今黑龙江一带。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脱离了明朝的统治;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后金,但都被击败。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大清,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
清代 [ qīng dài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qīng dài ] 中古历史朝代。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清朝 热搜字词 不屈不挠 不落窠臼 东施效颦 休戚相关 励精图治 差强人意 指鹿为马 捉襟见肘 ...
清代的宗族,多修有族谱,族谱又称家谱、家乘、宗谱等。雍正朝以后,清朝在聚族而居的福建、广东、江西等省曾大规模地推行族正制。 折叠 学校 清代的学校与科举,大体上沿用了明代的制度,内容上有所损益,措施上更为周密。清代由政府管辖的学校,共有两级,即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中央官学主要指京师的国子监,包括附属...
1820年清代时期全图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有12位皇帝,享国296年;是我国古代封建集权专制的顶峰和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峰;极盛时期,国土面积1316万平方千米。在地方行政系统上,清政府采用三级行政区划系统,全国以省-府/直隶州-县三级制为主;增加了厅(直隶厅相当于府,散厅相当于县)、盟(相当于府)...
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冬夏朝服区别主要在衣服的边缘,春夏用缎,秋冬用珍贵皮毛为缘饰之。其基本款式是披领和上衣下裳相连的袍裙相配而成。上衣衣袖由袖身、熨褶素接袖、马蹄袖三部分组成;下裳与上衣相接处有襞积,其右侧有正方形的衽,腰间有腰帏。而...
清代是多民族国家中国最终定型的关键时期,而清朝对中国传统“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疆域的拓展和向主权国家的转变、中华文化的整合等,对于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不过,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在和西方殖民势力的对抗中败下阵来,尽管...
100多年前,一名官员准备出行。几名轿夫早已准备好轿子,在府门前等候。照片中,抬轿的人有四个,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四抬大轿。在清代,只有三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乘坐轿子。有四台大轿、八抬大轿等。彰显着不同的身份和地位。清朝时期,北京。一名地主婆带着仆人到去兑换银票。她身上穿着绫罗绸缎,嘴里叼着烟卷...
清朝的疆域面积 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政权,及至皇太极称帝统一蒙古各部后,清代的疆域已经十分可观。可以说清入关是带着嫁妆来的,因为漠南蒙古并非是明代的疆域,清入关后他们成了中国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入关后经过历代帝王的辛苦经营,版图面积进一步扩大。雍正即位后,青海和硕特部发生了罗布藏丹津反叛,...
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清代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由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清代进一步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格局,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定型时期。为深入理解清代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贡献,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