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底,匪首王绍义等人乘时局动荡,率众盗掘了清东陵的康熙帝的景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慈安陵等。事发后,民国政府追回康熙帝景陵中的九龙杯等一批珍宝,并对一批主犯公开宣判。1949年2月,郑存、刘维连等人进入清东陵盗宝,对已被盗过的惠陵、定陵、慈安陵进行了“扫仓”,还盗掘了惠妃和定妃...
事实上,令耆龄、宝熙和徐埴等人“伤心惨目”的,不过是盗宝案发生多日后的景象,如果盗宝案发生时他们就在现场,恐怕当时就能被气死过去,因为全过程只能用“丧心病狂”四个字来形容。 辛亥革命元老刘成禺在《世载堂杂忆》中回忆了一件事:清东陵盗宝案...
清朝覆亡后,东陵依旧设有守陵大臣,驻守着八旗陵户。但是守陵人已断了皇粮,守陵大臣也常不在署办公,守陵制度日趋衰落。随着时局变换,前清的官员们经常私下盗窃、倒卖东陵的物品,陵户们也偷偷拆卸陵区的楠木梁架等进行变卖。军阀也时常侵入陵区,砍伐、变卖古木,充作军饷。孙殿英是河南永城人,早年为匪,后...
耆龄清东陵盗宝案发生在1928年的农历五月,清室得到消息后,一开始不敢相信。据宝熙所撰《于役东陵日记》中所述,“两陵盗发之变,本年阴历六月初即微有所闻,方冀其言不实也”,在六月十三日得到确切消息后,“一面请派得力军队,迅往保护;一面请究办盗陵人犯,并即报告天津行幄”。六月十九日晚,耆龄...
关于清东陵被盗始末目前最详尽的一份材料 距今80多年前,在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西侧的清东陵,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这就是1928年7月大军阀孙殿英在清东陵制造的一起盗陵窃宝案。 被盗的两座陵中,一座是清朝第四帝乾隆的裕陵,另一座是西太后(慈祥)的菩陀峪定东陵。两座墓中的奇珍异宝均被洗劫...
经过艰苦的调查,耆龄终于查明了“清东陵盗宝案”的真相。原来,盗墓者是一群土匪和军阀,他们在得知东陵中有大量珍贵文物后,便起了贪心。他们用炸药炸开了陵墓的大门,进入墓室后,将里面的文物洗劫一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对皇帝和皇后的遗骨进行了破坏和侮辱。“清东陵盗宝案”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
在处理完清东陵盗宝案的善后工作之后,耆龄一行于七月十九日动身回京,由于一直在下雨导致淋河涨水、段家岭道中暴发山洪等缘故,来时只走了两天的路程,返程竟用了七天,直到二十五日才回到北京城。在这七天的耆龄日记里,满纸可见“苦矣”、“艰难”、“忧惶”、“疲惫”的字样。更加糟糕的是,本来就衰弱多病的身体...
马汉三迅速指使手下特务郑恩普、张树庭全力调查此事,并做了周密部署:一、抽调人员,四路设卡,安排部分特工守在珠宝店里,捉拿来北平销赃的盗陵犯,没收其全部珠宝,人员关押审讯;二、派出专人,缉拿主犯张尽忠,企图把盗陵的幕后指挥者这一罪名往共产党头上戴;三、要展开宣传攻势,召开新闻记者会,大造中共盗窃清东陵的...
1928年7月5日,河北马兰峪东陵发生特大盗宝案。 直鲁联军残部孙殿英对东陵的地下宝藏垂涎三尺,派出工兵营进行挖掘,并使用炸药炸开坚固的墓门。贼兵不但洗掠了价值上亿的陪葬珍宝,连帝后的尸身也弄得支离破碎,陵寝一片狼藉。消息传开,舆论大哗,要求政府严缉案犯。孙殿英四处献宝打点,此案竟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