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丁氏光禄公祠,文革印迹遗留在清代建筑上 丁氏光禄公祠,又称丁日昌旧居,位于广东揭阳市榕城区,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日昌(1823-1882年),官至江苏巡抚、福建巡抚,加总督衔会办海防、节制沿海水师等职,晚清著名的洋务运动实干家,主张“师外人之长技以为己之长技”。死后次年...
丁氏故宅,又称丁氏庄园,是清乾隆年间“丁百万”家族遗留下来的宅居,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非常悠久,为清代府式组群布局。 丁百万是黄县著名富豪,以经营当铺、钱庄起家,清康熙年间始致富。 清朝名震四海的丁氏故宅,建筑风格具有京城府第和胶东民居的神韵,中轴对称布局,五进四合院落,木构架结构。 主体建筑做工精细,...
自1985年8月被龙口市政府辟为博物馆并对外开放以来,丁氏故宅便成为了历史文化爱好者的圣地,1996年更是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氏故宅的初建,源于清初黄县的大富豪丁百万家族。丁百万凭借当铺和钱庄的兴旺事业,在清康熙年间积累了巨额财富。为了彰显其尊贵地位,他聘请了众多邑内外的建筑匠师,在黄县城...
青砖黛瓦,古韵悠悠,丁氏故宅的建筑,有着北方建筑的端庄大气,丁氏家族当年有丁百万的称号,以经营当铺、钱庄起家,曾经富甲一方,清康熙年间始致富,开设的当铺在当时遍及全国各地。丁氏故宅从开始修建到繁华盛况,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沧桑,及至到最后没落,古老的建筑,见证了这里发生过的那些悲欢离合的往事,春天的牡...
在清朝光绪十五年,也就是1889年,黄县的一个叫丁氏的人在城里十字街北拐角开了一家当铺。后来这家当铺被转让给了黄县的富商张永祚,铺号改成了“阜昌”。到了民国八年,也就是1919年,张永祚又把“阜昌”号当铺以两万吊铜板的价格转让给了以丁纫秋为代表的日照三十个财主。这些富商继续合作经营,铺号改成了“日...
丁氏故宅也叫丁氏庄园,位于龙口市东莱街,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是清朝山东首富丁元沂家族居住的地方。丁氏家族在高峰期总资产折合白银约5400万两,相当于朝廷一整年的财政收入,名副其实的“富可敌国”。丁氏家族的繁荣昌盛并非偶然,而是在苦难的环境下步步进取的结果。丁氏家族的故事要从明朝初年讲起,当时鲁中...
统一编号: se71507397店内编号:E2617 品种: 古籍/善本 属性: 其他古籍,道光 ,,线装,精刻本 ,,其它开本, ,,, , 简介: 宣纸大开厚本黄县丁氏族谱,带大量插图 备注: 浏览量: 0 点评: 0次进行点评 打假: 打假举报录入举报 专家掌眼 权威鉴定,先鉴后买 ...
丁氏故宅,又称丁氏庄园,是清乾隆年间“丁百万”家族遗留下来的宅居,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体现了胶东地区的民俗风情,展示了我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乾隆年间,丁氏以11世丁元沂致富为丁百万创始人,历代重视读书、为官、经商。他们以学入仕,以仕保商,以商养学,将...
丁氏光禄公祠又名丁日昌旧居、丁日昌府,由晚清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洋务运动先驱丁日昌所建,是他晚年居住的地方,丁日昌,字持静,别名禹生,广东潮州府丰顺县人,历任广东琼州府儒学训导,江西万安、庐陵县令,苏松太道,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抚,总督衔会办海防、节制沿海水师...
清代丁氏民居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的大龙王巷与山巷交叉口西北约100米的地方。这座民居是清代建筑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座民居建筑风格独特,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特色,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大门前有一对石狮,寓意着吉祥和守护。走进大门,可见天井、回廊、庭院错落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