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淮工程就是照上中下游兼顾,上游以蓄为主,中游蓄泄兼筹,下游以排为主的方针,综合治理淮河流域由淮河与沂沭泗河两大水系组成,地处中国东部长江、黄河之间。流域面积27万平方千米,其中淮河水系19万平方千米,沂沭泗河水系8万平方千米,跨越豫、皖、苏、鲁4省。平原约占流域面积的2/3。原因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
5.加强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为了提高淮河水质,防止水土流失,淮河上游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工程,减少上游泥沙的含量,逐步降低下游淮河河床的高度,使河道更加的通畅。截至2018年年底,已累计治理山丘区水土流失面积5.3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六成以上,极大的改善了淮河上游的生态环境。三、淮河治理的成...
淮河的治理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项文化工程。淮河文化源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兴盛于淮河流域的宋、明文化,并与中原文化汇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淮河流域的水利与历史文化变迁密切相关,河流即文化传播的渠道,淮河流域出现的楚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的交融,均是以河流为载体。为什么要治理淮河,也是因...
这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是蚌埠淮河治理新篇章的有力见证。回首往昔,这里曾是“脏乱差”的集中地带,岸边砂场林立。然而,时代的巨变已然来临。2020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闸考察时,强调了淮河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的重要地位。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淮河治理...
河南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总投资39.62亿元。2023年2月20日,河南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历程 2023年2月20日,河南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内容 工程治理范围包括沿淮洼地、洪汝河洼地、沙颍河洼地和惠济河洼地四大片,共治理117条干支...
淮河人就像准河柳一样,即使遭受水患等苦难,也会择地而生,不屈不挠。《寿州志》记载,淮河流域“民俗淳朴……习朴实而负气,性劲忌而轻生”。淮河在安徽境内的荆、涂二山之间转了个弯,向东而去。4000多年前,大禹为治水来到涂山,娶涂山氏为妻。正是以此为起点,安徽人开始了对准河的治理,治水方略也成为...
近日,省委改革办公布了2023年度全省十大改革案例,其中“蚌埠市运用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打造淮河综合治理样板”成功入选。从“脏乱差”到“风光带”——蚌埠打造淮河流域综合治理新样本7月1日,在蚌埠主城区淮河河道生态修复项目的南岸,从席家沟至朝阳路段的工程建设现场,挖机忙碌地穿梭着,建设者们正全力以赴地...
淮河,这条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河流,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地位。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全面系统治理的第一条大河,淮河的治理历程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70年来,防洪体系日益完善,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淮河,发源于桐柏山,自西向东奔腾不息,一路穿越千山万水。近年来,随着河道拓宽工程的不断...
综观中国共产党淮河治理的历程,坚持人民性、科学性、创新性,是党领导淮河治理事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基本经验。坚持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治理淮河的出发点。历史时期,淮河所带来的水患灾害,载之史册,斑斑可见。仅1840年—1949年近110年的时间里,淮河发生水灾达到110年次,基本上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水灾发生;而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