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错误:气候异常属于偶发因素,并非淮河水灾的常态原因,而⑥季风年际变化更准确。 ⑤正确:湖泊淤积使调蓄能力下降,加剧洪涝。 ⑥正确:季风年际变化大导致降水不稳定,易形成极端降水。 ⑦正确:下游河道淤塞削弱泄洪能力,因黄河夺淮历史问题显著。 选项B(①③⑤⑥⑦)包含全部正确因素。
虽然制定了《治淮方略》并在1951年开始实施,但淮河流域还是在接下来的两年中遭受了两次大水灾。1952年6月至9月,河南、安徽和江苏三省有超过3000万亩的土地被洪水淹没,这使得中国人民不得不面对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灾害考验。在受灾最严重的河南淮滨县,整个县城被洪水淹没,沈丘县80%的土地积水达到1-2米。此外,河...
1951年,我们制定了《治淮方略》,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淮河流域仍遭受了两次严重的大水灾:1952年6月至9月,豫、皖、苏三省受灾面积达到了3000多万亩。最严重的1954年大水,更是比1931年江淮大水还要凶猛!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战胜水灾的准备,但面对的却是如此规模庞大的灾害考验。1954年,淮河流域发生了全流...
历史上淮河水患连年,给沿淮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造成淮河水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明代以后主要是受黄河夺淮影响,涡河成为主泛道之一。怀远、凤阳尤其五河受灾最重,五河县治一度议迁。万历二十一年(1593)发生近500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淮河水灾。黄河决口,挟涡入淮 黄河夺淮自宋元开始,至明代日盛,主要是...
淮河多水灾的原因: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淮河流域降水集中,地势低平,河道淤积,排水不畅;黄河夺淮导致下游水系破坏;植被破坏和围湖造田加剧洪涝。 1. **降水集中**:淮河流域属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短时间内降水量大,易形成洪峰。 2. **地势低平**: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流速缓慢,排水能力弱,易积水...
淮河水灾,毛主席眼含热泪,吼道:不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 历史客栈 发布于:山东省 2022.06.24 14:59 +1 首赞 收藏 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心下,新中国水利部门向这个千年难题发起了挑战,经过70多年的不断治理,如今的淮河流域已经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当年谈水色变的淮河百姓,再也不用担心因为水灾而流离失所了!
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 据此完成15~16题。15.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有()①支流多 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③流域内落差小 ④
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水系最大洪水年,淮北大堤在禹山坝和毛滩两处决口,全流域总计被淹耕地达6464万亩。 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沂沭泗水系最大洪水年,汛期暴雨集中,量大面广。沂沭河及各支流漫溢决口7350处,受灾605万亩,伤亡742人,倒房19万间。南四湖30天洪量相当于90年一遇洪水,受灾面积1850万亩,倒房230...
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什么 淮河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1]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淮河干流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全长1000公里,总落差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