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州,中国古代地名。唐武德元年(618)以渝州涪陵镇和巴县地置涪州。治涪陵(今涪陵中心),辖涪陵、乐温(今重庆市长寿区)、武龙(今重庆市武隆区土坎镇)三县。元至元二十年(1284)并涪陵、乐温二县入州治,辖武隆县(今重庆市武隆区土坎镇)。明仍置涪州,辖武隆、彭水(今重庆市彭水县郁山镇)二县,属四川重庆府...
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全境图局部 民国十七年(1928年)成书的《涪陵县续修涪州志》的“古迹”记载,“武隆废县:《一统志》:在州东南。唐置,曰武龙县,属涪州。明初改名。《元和志》:西北至涪州一百二十五里,本汉涪陵县地,武德元年分立。《寰宇记》:本涪陵、枳县地,以界南武龙山为名。《宋史》:宣和元年改武隆。
第二次建石城、第三次康熙二十四年修葺的主持人是谁,《康熙涪州志》、《乾隆涪州志》均未记载。第四次主持建城的陈于上,则是“进士,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乾隆二十九年署(署:暂代之意)”。 在接下来的《道光涪州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成书)中,涪州城墙没什么变化。只是东北门“潮宗门”的字变了,改...
历史知识> 涪州 ①隋开皇末改合州置。治石镜县(今合川市)。辖境相当今重庆合川、铜梁、大足,四川武胜等市、县地。大业三年(607)改为涪陵郡。唐武德元年(618)改为合州。②唐武德元年(618)分渝州置。以“在蜀江之南,涪江之西,故为名”(《元和郡县志》)。天宝初改涪陵郡,乾元初复为涪州。治涪陵县(今涪...
汉语词典> 涪州 州名。(1)隋开皇末改合州置。治石镜(今合川市)。辖境约当今重庆合川、铜梁、大足,四川武胜等市县地。大业初改为涪陵郡。(2)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以渝州之涪陵镇置。治涪陵(今市)。辖境相当今重庆涪陵、南川、长寿、武隆四市县地。宋辖境缩小,元省涪陵县入本州,清不辖县。1913年改为...
涪州川剧是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地区是涪陵区。基本情况 该项目类别属于传统戏剧,级别是直辖市级。传承保护 2016年6月1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渝府发〔2016〕24号》,涪州川剧被列入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涪州赋》艺海探寻 古老希望城,大美新涪州。千秋富养地,两水分色流。上接长寿通川渝,下汇汉阳过万洲。彼邻彭县,乌江急流相聚;旁系南川,高速网连成绸。水陆交通便利,商贸往来增优。机场五马开建,翔天指日可求。涪人福地,尽数可描;巴国巴风,史记存留。白涛小田溪考据寻古,乌江巴王洞踪迹可搜。乐器扁...
涪州,位于中国西南部,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武德元年(618),当时以其渝州涪陵镇和巴县地置。治所设于涪陵(即今重庆市涪陵区中心),管辖范围包括涪陵、乐温(现今重庆市长寿县)、武龙(今重庆市武隆县土坎镇)三县。元至元二十年(1384),涪州调整,将涪陵、乐温二县并入州治,仅辖武隆县(现今...
李永才║千古诗书咏涪州 作者:(四川)李永才 在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的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王陵多在此而得名。2000多年前,巴国便在此设郡,秦汉时设枳县,自隋唐以来一直为涪陵州(县)所在地。明代诗人曹学佺在万历二年(1574年)游历涪陵时有感而作的诗歌《涪州》:“枳县当三峡,巴梁对两渠……”从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