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底松》是白居易于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所作。白居易时任左拾遗,为报答宪宗知遇之恩尽言官之责,作大量讽喻诗,希望宪宗补察时政。《涧底松》便是其中一首。作品原文 念寒隽也 有松百尺大十围,坐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谁喻苍苍造物意,...
[ jiàn dǐ sōng ] 涧谷底部的松树。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百科释义 报错 基本信息解释:涧谷底部的松树。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晋左思《咏史》诗之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
《涧底松》 有松百尺大十围,坐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乏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贤,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涧底松》【注释】...
词典名字: 涧底松 词典发音: jiàn dǐ sōng 国语辞典 涧谷底部的松树。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涧谷底部的松树。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 引晋 左思 《咏史》诗之二:“鬱鬱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涧底松》是明代诗人陶安创作的一首诗。作品原文 两崖峭立夹幽涧,涧底长松生直干。崖高涧低无路通,铁骨霜鳞有谁看。托根若在徂徕野,千尺良材逢匠者。拔为梁栋登庙堂,岂容偃蹇山林下。涧底松,安可贱,地位虽卑独无怨。不愿用于汉家未央宫,不愿用于唐室含元殿。久无帝舜作岩廊,甘分沉沦羞贾衒。...
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诗的开篇,白居易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涧底松的形态与生长环境。“百尺大十围”,通过夸张的手法极言松树之高大粗壮,凸显其材质优良,本应是栋梁之材。然而,它却生长在 “涧底寒且卑” 的恶劣环境中,“涧深山险人路绝”,以至于 “老死不逢工度之”,即便是有良工经过...
涧底松译文 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金张世禄原宪贫,牛衣寒贱貂蝉贵。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1.围:计量圆周的...
《涧底松》是诗人刘绎创作的一首诗。作品原文 草在高原苗在山,孤松郁郁伍茅菅。地非有择岩泉僻,天本无私雨露悭。岂是不才甘自弃,其如行路莫相关。平心细想荣枯境,斤斧能忘转为闲。作者简介 刘绎(1797一1878年) ,字詹岩(或云瞻岩),永丰(今江西永丰县)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夺得大魁,授职...
作者在开篇采用了比兴手法,耐人寻味,“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涧底的松柏茂密高大、生机旺盛,山上的苗木纷披下垂、欣欣向荣。作者连用两个叠词,非常形象地表现出各自的生长情况。接下来的两句展现了山上苗竟然以其短小的茎干,遮住了参天松树的枝条,作者用“径寸茎、百尺条”,进行对比,寓意深刻,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