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导管癌(Salivary Duct Carcinoma.SDC)是一类少见的、由涎腺导管上皮发生的高度恶性肿瘤,在WHO涎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中被列为一类独立的肿瘤。疾病介绍 该肿瘤系高度恶性,多发于50岁以上男性,常见发病部位为腮腺,临床表现浸润性强,易经淋巴和血运转移。组织病理学表现和乳腺导管癌极其相似,组织来源于排泄管的...
涎腺导管癌(salivaryductcarcino、SDC)指的是起源于涎腺导管上皮,发生在腮腺、下颌下腺部位的一种罕见的涎腺高度恶性肿瘤,涎腺导管癌发病率占涎腺恶性肿瘤的1%~3%。具体表现为耳前或下颌下方肿块、疼痛、开口困难、面部表情运动障碍、舌头麻木、下嘴唇偏斜等。首选治疗
涎腺导管癌是发生于涎腺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比较少见,多生于腮腺的位置。病理学表现的特点为浸润性强...
涎腺导管癌是一种由涎腺导管上皮发生的高度恶性肿瘤,涎腺是体内分泌唾液的腺体,主要分布在口腔和面部,涎腺最常发生的是涎腺导管癌。主要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皮肤溃疡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扩散到淋巴结和其他器官,导致生命危险出现。
磁共振涎管成像 磁共振涎管成像是2020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定义 利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涎水进行的涎管成像,不需要使用对比剂。发布时间 2020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出处 《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
病情分析:涎腺导管癌是一种稀有的唾液腺恶性肿瘤,通常需要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 1.手术是涎腺导管癌治疗的主要方法。早期发现并通过外科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手术类型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可能包括部分或全部切除受影响的腺体。 2.放疗常用于辅助治疗,特别是在手术后残余肿瘤组织存在的情...
涎腺导管的结构是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要求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唾液腺的导管分为闰管、分泌管、排泄管三段。 (一)闰管(intercalated duct) 导管最细小的终末分支部分,连接腺泡与分泌管。 光镜下,管壁上皮细胞为矮立方形
涎腺导管癌(salivaryductcarcino、SDC)指的是起源于涎腺导管上皮,发生在腮腺、下颌下腺部位的一种罕见的涎腺高度恶性肿瘤,涎腺导管癌发病率占涎腺恶性肿瘤的1%~3%。具体表现为耳前或下颌下方肿块、疼痛、开口困难、面部表情运动障碍、舌头麻木、下嘴唇偏斜等。首选治疗
涎管 涎管(sialodochium)是1992年公布的医学名词。公布时间 1992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出处 《医学名词 第二分册》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