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消胀丸 木香消胀丸,是药名,主治用于气恼,胸腹胀满,或痰嗽喘急者,出自《袖珍方》卷三。组成 木香7.5克 槟榔15克 陈皮30克 大腹皮30克 萝卜子60克 枳壳30克(麸炒) 桑白皮30克 紫苏子30克 香附子60克 用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姜汤下。
木香消胀丸 木香7.5克槟榔15克陈皮30克大腹皮30克萝卜子60克枳壳桑白皮30克紫苏子30克 香附子60克 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熄风剂、开窍剂、补益剂、固涩剂。 丸剂、散剂、膏剂、丹剂、、 【用法用量】...
经验理中消胀丸 经验理中消胀丸用于痰胀。湿痰挟气阻滞胸腹,中满腹胀,上气喘逆,二便不利,甚或面肢俱肿者。 经验理中消胀丸--《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大戟2钱5分,制牙皂3钱,广木香2钱,炒黑丑1钱半,煨甘遂1钱。 【制法】用红枣肉捣丸。 【功能主治】痰胀。湿痰挟气阻滞胸腹,中满腹胀,上气喘...
木香消胀丸 木香消胀丸用于治用于气恼,胸腹胀满,或痰嗽喘急者。 木香消胀丸--《袖珍方》卷 【处方】木香7.5克,槟榔15克,陈皮30克,大腹皮30克,萝卜子60克,枳壳30克(麸炒),桑白皮30克,紫苏子30克,香附子60克。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陈米消胀丸,中医方剂名。出自《万氏家抄方》卷二。主治鼓胀。组成 陈仓米(同巴豆四十九粒炒黄色,去巴豆)二两,莪术、三棱、青皮、陈皮各一两,香附(醋炒)一两半,干姜五钱。用法用量 上为末,面糊为丸。每服七十丸,生姜皮汤送下。主治 鼓胀。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 《万氏家抄方》:“陈米消胀丸,治鼓胀。
经验理中消胀丸,以大戟、制牙皂等为主要组成药物的药方 【药物组成】大戟2钱5分,制牙皂3钱,广木香2钱,炒黑丑1钱半,煨甘遂1钱。【方剂主治】痰胀。湿痰挟气阻滞胸腹,中满腹胀,上气喘逆,二便不利,甚或面肢俱肿者。【制备方法】用红枣肉捣丸。【用法用量】每用3钱,匀3次进服,第1次葱白陈酒送...
消胀丸,又名小槟榔丸,源自古代医方《杨氏家藏方》卷五。此方剂主要由木香、槟榔、炒黑牵牛子以及微炒萝卜干等成分组成,各成分等分配置,功效显著。消胀丸的核心作用在于快速舒缓胀气,宽中理气,特别适用于那些因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或宿食未消的患者。其制备工艺精细,需将所有药物研磨成细末,再...
药方名称陈米消胀丸 处方陈仓米2两(同巴豆49粒炒黄色,去巴豆),莪术1两,三棱1两,青皮1两,陈皮1两,香附1两半(醋炒),干姜5钱。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 功能主治鼓胀。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生姜皮汤送下。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二内容推荐 白凉散煎 白灵丹 白灵药 白苓汤 白龙丹 白龙膏 白龙骨丸 白龙...
消胀丸_杨氏家藏方卷五_减法方剂树 1 1. 原方 3 1.1. 组成:木香、槟榔、黑牵牛子(炒)、萝卜干(微炒)各等分。 3 1.2.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五。 3 2. 香榔散 4 2.1. 减:黑牵牛子、萝卜干 4 2.2. 组成:木香、槟榔各等分。 4 2.3. 功效:胃气移痛,兼治虫积。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