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鲁是对文化昌盛之地的代指。例如,将沿海的文化名城(广东潮州、福建福州、漳州等)称为海滨邹鲁;将江南的文化名城称为江南邹鲁。 中国儒家文化的鼻祖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分别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和邹国,因此后人就用“邹鲁”来指代文化礼仪发达的地区。北宋时期,“海滨邹鲁”被用...
治潮期间,时任广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孔戣,曾特地拨给韩愈一笔津贴,但韩愈婉言谢绝了。理由是家眷未到潮,往来宾客不多,私自存钱不是清廉行为。因正直为民、两袖清风,韩愈虽治潮仅八个月,却深受潮州士庶颂扬。他离任后,各代潮州先贤继续兴文办学,至宋代时,潮州已成为人文鼎盛、重礼崇儒的“海滨邹...
“海滨邹鲁”这一美誉,最早是用来形容北宋时期的潮阳,即今天的广东潮汕地区。这一称谓源自北宋诗人陈尧佐的作品《送王生及第归潮阳》中的诗句:“从此方舆载人物,海滨邹鲁是潮阳”。它象征着该地区文风鼎盛、人才辈出。 此外,“海滨邹鲁”这一称呼也被用于福建福州及其周边地区,如长乐、闽侯、福清、莆田、泉州等东南...
“海滨邹鲁”这一称呼源自宋代诗人陈尧佐的诗句“海滨邹鲁是潮阳”,其中“潮阳”在古代常被用作潮州的别称,因此这一称呼逐渐与潮州联系起来。文化象征:“邹”指的是山东邹县,即孟子的故乡;“鲁”则是指孔子的故乡。孔孟二人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具有极高的文化地位。陈尧佐用“海滨邹鲁”来形容...
从此方舆载人物,海滨邹鲁是潮阳。 诗中“海滨邹鲁是潮阳”的“潮阳”即潮汕,潮汕唐代曾称潮阳郡,潮汕地区在隋唐、五代十国、两宋称潮州,元称潮州路,明、清称潮州府。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侨乡、美食之乡,是十相留声之地,是古代中国经略流求之始发地,是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潮汕铁路诞生地,有中国四大古...
“海滨邹鲁”的由来主要是因为泉州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繁荣之地。以下是具体解释:邹鲁的含义:邹鲁两字连用,是对文化昌盛之地的代指。其中,“邹”指邹城,是孟子故里;“鲁”指曲阜,是孔子故里。将两者连用,意在强调某地的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昌盛。海滨的含义:在这里,“海滨”特指泉州,强调了泉州...
陈尧佐的诗文为潮州成为“海滨邹鲁”确立了起点,之后的数百年里,潮州凭借杰出的科举成就,坐实了这一名号。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命运,也与文教紧密相连。 风物冠南方 文教始兴盛 科举制起源于隋朝,发展并成型于唐代,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
揭阳是有灿烂历史文化的“海滨邹鲁”,也是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滨海新城。站在新起点,揭阳正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与内生动力,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揭阳样板,让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以“典”带面强镇富村 城乡共建绿美家园 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需要奋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乡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
莆田被誉为“海滨邹鲁”的原因如下:进士数量众多:在中国封建社会科举时代,莆田县的历代进士多达1700多人,雄踞福建省进士县榜首,其进士数量远超福州等县市。科举成就显著:莆田人中状元、榜眼、探花及中赋魁、别试第一名的人数位居福建之首,这些成就凸显了莆田在科举时期的辉煌。科甲佳话流传:莆田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