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温度,亦称海温,即海水表层的水温。常以℃表示。取决于海水的热量收支状况。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每日最低值通常出现在4~8时,最高值出现在14~16时,最高温度出现在夏季(8~9月)。海面温度地理分布的变化尤为显著,平均温度变化在-1.7~30℃之间,最高值出现在赤道以北,并向两极逐渐降低。卫星...
(3)季节:同一海区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4)深度表层海水:自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温跃层海水: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深层海水:水温受外界影响较小,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另外,沿岸地形(海岸坡度平缓→接受太阳辐射较多→...
当地时间7月25日下午3点许,一个浮标监测到海水温度突破37℃。几小时后,另一个浮标监测到海水温度达38.44℃。如果38.44℃这一数据得到官方确认,这将是人类有史以来观测到的最高海面温度。路透社形容这片海域就像“热水浴缸”。据英国《卫报》报道,全球海面温度并没有完善的数据记录。不过,2020年发布的一项研...
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力越来越大,会导致密度增大,但到1000米以下水的密度达到一个极限,密度不再增加,这一点与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相似。 海水基本上是透明的,至少不同密度的海水无法通过肉眼观察,且深处的海水阳光无法深入,导致一片黑暗,更加无法观察密度的变化。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
海水的基本性质主要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许多海洋现象都与这些性质有关。 一、海水的温度 1、含义 海水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源。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高低,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 ①海水的温度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②海水热量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③海水收支基本平...
在水深350米左右处,有一恒温层.但随深度增加,水温逐渐下降(每深1000米,约下降1°—2℃),在水深3000—4000米处,温度达到2°—-1℃.海水温度是海洋水文状况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常作为研究水团性质,描述水团运动的基本指标.研究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不仅是海洋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气象、航海、捕捞业和...
灾难科幻片《后天》里,正是由于海水温度和盐度异常,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突然减弱,大洋环流输送带停止,来自赤道热带地区的暖流供给中断,导致北半球气温骤降。极地海洋的温度和盐度更需重点关注。“全球大洋环流中,最显著和最重要的海水下沉运动都发生在极地海洋中,成为大洋输送带的驱动器。”史久新进一步解释道,以...
海水温度和盐度是负相关,温度和密度是正相关,那么盐度和密度是负相关吗? 赤道区温度最高,盐度也较低,因而表层海水密度最小,密度超量γ约为23kg. m-3,由此向两极方向,密度逐渐增大。在副热带海域,虽然盐度最大,但因温度下降不大,仍然很高,所以密度虽有增大,但没有相应地出现极大值,密度超量γ约只为26kg.m-...
海水温度的升高会带来什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造成海平面上升。水在变暖时会轻微膨胀,海洋热含量的升高也会增加海水体积,从而导致海平面的上升。与此同时,洋流运动把温度升高的海水运输到南北极,使得冰川从底部开始融化,由此导致的冰川消融,甚至要比由于大气温度的升高而造成的融化要严峻得多。因为忽略了暖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