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幢寺[Hǎichuáng Sì] 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海幢街道辖内。明朝后期,光牟、池月两位僧人向园主郭龙岳募缘得地兴建佛堂,依佛经“海幢比丘潜心修习《若波罗蜜多心经》成佛”之意取名海幢寺。清顺治、康熙年间扩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塔殿、山门等建筑。1928 年辟为河南公园,1933 年改名海幢公园。1963 年,广州市...
释光泽:佛光普照的海幢寺是岭南佛教流派的重要寺院。海幢寺最显著的文化特征是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既见证了中国文化通过商旅的传播,也见证了岭南当地对海外文化的接纳。海幢寺的形成则充分体现了岭南佛教文化的包容和对儒家文化的吸收。可以说,海幢寺文化是我国佛教中国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海幢寺的园林艺术、...
海幢寺还是“素仁格”盆景艺术的发源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幢寺住持释素仁酷爱盆景艺术,他擅长因材取势,作品清疏飘逸,尽现自然风貌,而又意趣盎然,在岭南盆景中独树一帜,受到行家推崇,被誉之为“素仁风格”。素仁因而被称为岭南盆景艺术的一代宗师、“岭南盆景三杰”之一。 广州首家粤剧学校在寺里创立 ...
寺内古树不少,有3株菩提古树,传它们是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天然禅师从光孝寺原株菩提分植而来到海幢寺的。一株在天王殿西南侧,另一株在寺北门内侧,最为古老的一株在大雄宝殿与塔殿之间,440岁的树龄成让它成为全广州最老古树。菩提树为桑科榕族大乔木,是榕树中的一种。因佛祖在其树下静思六年才...
明末,光半、池月二僧募捐得此地,建为海幢寺。清初,空隐道独、天然函昰、阿字今无、乐说今辩、云庵古云等高僧相继任住持。康熙年间,购置寺旁田地,增建殿堂院阁数十处。又铸有铁铜巨钟。乾隆三十一年增建毗卢阁,光绪年间僧众达三四百人。清代一口通商时期,作为清政府...
📍位于海珠区同福中路337号/南华中路188号的海幢寺,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古迹。🚇交通十分便利,乘坐地铁8号线至同福西站A出口,向东步行850米即可到达。🎫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对游客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天7:00至17:00。🏛️海幢寺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广州“四大丛林”之一(其他三座为华林寺、光孝寺、六榕寺...
海幢寺始建于明末清初,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传说“未有海幢寺,先有鹰爪兰”,寺庙内有一棵400年树龄的鹰爪兰,是海幢寺的标志性植物。海幢寺与光孝寺、华林寺、六榕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被誉为“四大丛林之冠”。🌿 寺庙的景点与传说海幢寺曾有“古寺参云、珠江夜月、飞泉卓石、海日吹霞、江城夜雨、...
海幢寺位于今天广州河南同福中路与南华中路之间,寺址仅为古寺的一部分;与海幢公园合二为一,这在广州今存的古寺庙中是独一无二的;并且保存着一派古色古香的寺庙园林景观,这在广州今存的古寺庙中也不多见。对居住在广州河北的市民来说,海幢寺的名气不及光孝寺、六榕寺;但对居住在河南的市民来说,其名气就大多...
提起海幢寺,想必老广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记忆:那里曾是海幢公园,里面有碰碰车、跷跷板、儿童木马……糅进了温暖回忆的佛门净地,显得格外亲切。美国人威廉·亨特在1885年出版的《旧中国杂记》中曾提到海幢寺,称其为Sea Screen——海的帐幔。 在这里,“诗书画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