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老地名丨万盛 海孔洞 海孔洞 海孔洞位于我市万盛经开区丛林镇海孔村,为古代内陆海遗迹,该洞是喀斯特地貌天然溶洞,洞口朝南,呈喇叭型,洞内高18米至35米,宽18米,纵深210米,洞壳厚40米至70米。洞口原有一寺庙,右侧有民国2年摩崖石刻“豁然开朗”4个大字。...
海孔洞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未来将被开发为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旅游胜地。未来,这片区域将迎来系统的旅游规划,旧有的建筑群也将得到重新开发与利用。计划中,将打造三线记忆街区和体验式工厂等特色区域,以此构建一个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旅游胜地。随着轰轰烈烈的建设时代的结束,海孔洞这片承载了几代人情感与汗水的...
晋林机械厂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生产区最核心的炮管车间就设在海孔洞,另外在海孔洞周围还建有锻造车间、工具车间等。建设初期,对海孔洞进行一系列改扩建,四十年代建设的厂房约1200平方米,已经破败不堪,对其进行了系统性修缮。扩建后,海孔洞的建筑面积达到1.7万平方米,为了方便前洞和后洞的联系,两洞之间修...
欣慰的是,一向效率低下的国民政府,却格外珍惜和重视这批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在南昌飞机制造厂西迁期间,就选定好南川县丛林乡的海孔洞为新厂厂址,配套的电力、道路及厂房设施已修建完毕,一俟洞中的机器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即可投入生产。 1939年初,航空委员会重新布局了已内迁完毕的航空工...
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生产车间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丛林镇海孔村海孔坝社海孔洞内。该洞原为前后两个天然溶洞,包括前洞(长约210米,宽约18至32米,高约18至35米)、后洞(长约105米,宽12至50米,高约18至22米)及“三线时期”修建的长68米的人行隧道,面积约10540平方米...
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旧址,万盛海孔洞 海孔洞成为文物单位要先讲一个真实故事,海孔洞由于是国民政府修建,原本的认可度并不高,但因为一个老人的到来改变了。时代在变迁,世界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各国化铁为犁,国共抗战渐渐被大家认可,一位90多岁的台湾老飞机工程师来到了这里。看着眼前的一切,他不...
这架飞机是由第二飞机制造厂丛林沟(今万盛经开区丛林镇)海孔洞造出的国内首架中型运输机,53分钟后顺利降落在成都太平寺机场,飞机被正式定名为C-0101运输机,后被称为“中运1号”。 “中运1号”。图源:万盛史苑 据资料记载,第二飞机制造厂的前身是1935年国民党政府与意大利合作,在江西南昌市东南近郊建造的“中...
海孔洞包括1至4号洞,坐标为东经106°57′,北纬29°06′。洞口附近的海孔坝,环绕着大约100多亩的水田,四面环山,山峦起伏,高度在80至300米之间。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坝东部有一条狭长的山沟,约20至30米宽,长度可达700至800米,两侧峭壁峻岭,地形极为隐秘,为当年的飞机制造工作提供了绝佳的...
1937年11月8日,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重庆航空站站长张式群致函南川县政府,询问附近是否存在一个可容纳2万余人且适合藏储军用品的山洞。南川县县长陈文澡在17日回复,推荐丛林乡的海孔洞,因其交通便利,内部容量大,且有天然城垣便于防守。收到信息后,军事委员长行营总务处派遣廖一民副官进行实地考察,并...
海孔洞原是一个天然溶洞,呈南北状喇叭型;洞内高18—35米,宽约18米,纵深约210米。洞口靠西面的山壁上有民国二年的摩崖题刻“豁然开朗”4个大字。 (一)抗战时期的海孔洞 民国27年(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第二年后,国民政府决定将几个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