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于1989年3月26日时在上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后来人们在自杀的海子口袋里发现他留给亲属的一封遗书,上面写着一些类似胡言乱语的话,“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关于海子自杀的原因,他的挚友西川认为性格原因是导致海子自杀的重要因素之一。海子的性格单纯,偏于固执,不善交际,有时常常沉湎于痛苦和忧伤的情绪之...
两人是在诗会上认识的,可能是受到白佩佩和李诗芬两人的影响,海子不再像年轻时候那样,喜欢稚嫩的女孩了,他就爱成熟的女子,这也没什么问题,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但李华比海子大了近四块金砖。海子最后一段恋情,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单相思,李华从始至终都只把海子当成弟弟来看待,海子后来主动找李华告白,却遭...
当然,我们虽然读过海子的很多诗歌,但却始终无法真正走进他的世界,品读他的人生。或许是因为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性,我们就算竭力去研究和讨论,始终还是无法触及到当事人的内心真实感受吧!不过话说回来,海子虽然去世了,但他的诗集却永远保留了下来,让我们能切实感受到这个青年诗人的文采与情怀。最后在文末,笔者推荐...
已经整日的活在痛苦之中 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不愿意妥协的海子,选择死亡来进行逃避,于是,在1989年三月二十六日,他带着《圣经》《瓦尔登湖》《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在山海关旁卧轨自杀,并留下“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的遗言。我们总称海子是天才,但,即使是天才,也有生命不可能承受之重吧。
海子在山海关徘徊了许久,这表明他确实朝着山海关这个大概念走去,而自杀的具体地点则更多地受到能否方便实施自杀行为的制约。同时,海子选择山海关作为自杀地点也显然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毕竟,北京有那么多可以卧轨自杀的地方,如果没有特别的指向,海子完全不必跑到山海关来。这一行为本身就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我们...
1989年,25岁的海子选择了卧轨结束生命,这事儿在文坛上炸了锅。大家开始留意这位年轻诗人,纷纷把他的诗作拿出来发表,结果就掀起了一股“海子风”。有些特别迷海子的粉丝,他们提议把海子离世的那天定为中国的诗人节,还坚称海子是顶尖儿的诗人。海子写的诗里头,老能瞅见麦地和妻子这俩词儿,因为这,大家伙儿...
终于,在种种巨大压力之下,彼再也无法坚持,坚决选择“卧轨”。当然,有人言彼如此之举,是因精神分裂之故;亦有人言彼已狂痴。然事实并非如此,彼之死,仅是凡人对世界无力抗拒之表现罢了。然则,虽我们阅读过海子诸多诗作,却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其世界,品味其人生。或者由于每人皆具独特性,我们细研且讨论,亦...
自杀前这一段日子,海子在精神状态上,实质上跟当年的梵高一样,感性元素已经如同火山一样,到了即将喷发的时刻。他们同属于用全部生命激情全力冲击艺术极限的一类人,在他们心中,生命即艺术,所有世俗生活在艺术面前都是卑微的存在。 他们高傲得像天空中的白天鹅,为了构建心中的艺术圣殿,宁愿以牺牲尘世日常生活作为代价,宁...
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在90年代来临之前,终结了一个诗歌的时代。好友骆一禾回忆到,海子走的那天,房间被收拾的干干净净,平时的海子会经常喝的酩酊大醉,但是那天他出奇的清醒。人们发现了散落在铁轨附近的书,这才知道,海子死前捧着的四本书是《新旧约全书》、《瓦尔登湖》、《孤筏重洋》、《...
因此,很多人读完此诗之后,都认为海子是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写完此诗的,然而,在写完这首诗的两个月后,海子就卧轨自杀了。这时,你还觉得海子是怀着欣喜之情写的这首诗吗? 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其实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美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海子 1989年3月26日,海子卧轨自杀。这个消息震惊了整个现代诗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