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所论将我们引向反讽的读者维度,这正是浦安迪讨论“中国小说的兴起”时相对忽略的。当然,反讽包含着多种涵义,掌握这一复杂概念并不容易,即使对西方研究者来说也是如此。布斯就承认反讽“是一个庞大的容易滑倒的课题”。罗伯特·阿尔特批评艾德文·古德教授的《中的反讽》一书“使用反讽概念过于弹性,以至于它...
浦安迪在位于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来源:cfhu.org) 在论述到“演义”一类的历史小说能够在中国如此流行的原因时,浦安迪指出:“‘演义’横跨历史与虚构,便拥有了描绘公共人物之私生活的优势……同时也能够呈现历史不肯多顾之人物的事迹与功业,比如程咬金和牛皋。”这是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增添一些文学细节的演义,能够...
可是浦安迪敎授的《四大奇书》摆在面前,不由你不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因为至少在我看来,它所涉及的问题有可能引起一些有意义的对话,而探讨这种对话的可能性,也无妨可以说是对该书价值的一种肯定吧。该书开宗明义,将这四部小说看作是一种新的文体(genre),并称之为 “文人小说”(literati novel),也就...
摘要:夏志清与浦安迪是北美汉学界卓有成就的中国小说研究名家,他们的《金瓶梅》阐释却大异其趣,走向了“揭短”与“护短”两个极端。夏志清以西方 19世纪小说(novel)为标准衡量《金瓶梅》,对《金瓶梅》的叙事结构、思想意义与性描写持批判态度, 以致走向“抑长”而“揭短”的极端;浦安迪从西 ...
浦安迪:《红楼梦》的原型与寓意 曹雪芹在为他的伟大小说中的那个自给自足的世界选择名字时,背后有一个宏大视觉的理念(或像我曾经所说的“全视觉”)的支持,这个理念是由有限空间内观察到的模式所引发的。“大观”所指的是封闭空间中的广阔视觉,而不是字面意义的全景照片。这一点可以通过小说中清晰地描写了...
摘要:夏志清与浦安迪是北美汉学界卓有成就的中国小说研究名家,他们的《金瓶梅》阐释却大异其趣,走向了“揭短”与“护短”两个极端。夏志清以西方19世纪小说为标准衡量《金瓶梅》,对《金瓶梅》的叙事结构、思想意义与性描写持批评态度,以致走向“抑...
吴敢:我与浦安迪先生 我最早接触的欧美学人是美国的浦安迪先生。1984年11月浦安迪之所以来徐州,是因为清初《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家谱的发现。随着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研究的深入和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史课题的提出,张竹坡的家世生平,愈来愈引起国内外学人的注意。人们陆续从《铜山县志》《徐州...
浦安迪(Andrew H.Plaks),194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73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为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荣休教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东亚系教授。浦氏通晓十几种语言,尤对汉语、日语、俄语、法语、希伯来语最为精通;研究领域广泛,如中国古典文学、叙事学、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西文学文化比较等。图书目录 ...
1989年浦安迪教授应乐黛云教授邀请,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和比较文学研究所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学生开设了一门课程,题为“中国古典文学与叙事文学理论”。该课程的目标旨在从比较文学理论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方式,并且进一步阐释它与世界其他各国叙事文学的关联。本书就是该课程讲稿的整理结集。曾收在“北大学术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