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来自江西的游客带着8岁的女儿在参观,她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女儿今年刚上一年级,因刚学过杜甫的诗句,所以特地要求来杜甫草堂参观。“大廨”中的杜甫铜像 有导游称,接待量是平时的五倍 再往庭院深处去,是草堂中最具标志性建筑——杜甫的“茅屋”。公元760年,杜甫在浣花溪边建了一座茅屋,在蜀地有了一处...
浣花溪畔“诗圣”曾经的千年茅屋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公元760年春,一代诗圣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茅屋落成后,史称 “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8号,成都市外西草堂路浣花溪畔。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
浣花溪畔“诗圣”曾经的千年茅屋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公元760年春,一代诗圣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茅屋落成后,史称 “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
”几经辗转到了蜀地,经严武等人资助在浣花溪畔建造了这一座居所——“成都草堂”,又称“浣花草堂”。严武是唐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为唐名将、诗人,也许是他诗人的身份导致他对杜甫惺惺相惜,对杜甫在成都的生活关照有加。他不但资助杜甫盖了房子,还举荐杜甫任检校工部员外,所以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只不过...
成都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一直是我爱去的地方。安史之乱后,杜甫流寓成都,在这里度过了近四年相对安稳的时光,留下了上百首诗歌。当年的杜甫草堂,就杜甫的《蜀相》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推断:唐时的武侯祠在诗人笔下柏森森,锦官城外也,是成都的郊区。那么草堂这一带,在当时也算成都的...
浣溪沙 浣花溪畔春晓凉 丁成怀 浣花溪[1]畔春晓凉,此季应是濯锦[2]忙。不见浣纱[3]自彷徨。溪水舒缓绿似绸,竹林尽处有草堂[4]。子美[5]诗名应[6]无双。注释 (1).浣花溪:位于成都市西南方,靠近杜甫草堂,是一条绿水青波、两岸风景如画的小河。(2).濯锦:漂洗编织的锦缎。四川古称“蜀”、“...
#记录我的城市吧#成都一景点,位于浣花溪畔,亭台林立,古木参天,杜甫曾在此生活 在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一座宛如人间仙境的草堂静谧而婉约地坐落其中。这片园林之中,亭台林立,古木参天,仿若步入一片诗意的仙境。正门敞开,迈入其中,一幅别样的画卷徐徐展开。大廨、诗史堂、工部祠等主要建筑物沿着中轴线...
其一 【诗的具体内容】被浣花溪畔的繁花所困扰,我心中烦闷无比,却找不到人倾诉这份苦闷,只能任由思绪纷乱如麻。我前往南邻,想要与那位同样热爱美酒的友人共饮,却得知他已远游十日,家中只剩下空荡的床铺和寂静的房舍。诗中描述了被繁花困扰的烦躁心情,无处诉说,转而访友,却只遇空床,表现出孤独与失落。...
浣花溪畔∥余英时先生诗词遗稿 一丶绝句 赠杨联陞师(1965年)七载师门无限思,重来桃李又盈枝。如来升坐天花坠,便是伽蓝解笑时。杨联陞和诗 古月寒梅系梦思,谁期海外发新枝。随缘且上须弥座,转忆当年听法时。注:古月指胡适,寒梅是清华校长梅貽琦。和杨联陞师 (1973年5月12日)未行先自讨归期,怕向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