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扇鼓 又名喜乐、迎春鼓。流行于浑源、朔县、山阴等县及河北、内蒙古部分地区。相传,浑源等县民间自古就有击鼓迎春的习俗。春耕前,民众手持羊皮圆扇形手鼓,且敲且唱,祈求消灾免病,故名喜乐和迎春鼓。以后巫婆、神汉将手鼓作为驱邪的工具,且歌且舞,俗称“跳大神”。这种活动延至明、清,内容稍有变化,除用于请神...
这种鼓,就是著名的浑源扇鼓。按照老人的说法,扇鼓有消灾免病、驱邪镇恶的功用,因此浑源扇鼓又多是神汉、巫婆的道具,每在做法之前,神汉或者巫婆手持扇鼓,在上下蹿跳之际,边敲边唱,诸如“天灵灵、地灵灵……”之类,念唱有词,身形扭摆,观感性很强。如果抛去迷信的说法,巫婆、神汉们都是一个个扇鼓高手。 浑源扇...
浑源扇鼓 浑源扇鼓,又名喜乐、迎春鼓。流行于浑源、朔县、山阴等县及河北、内蒙古部分地区。 相传,浑源等县民间自古就有击鼓迎春的习俗。春耕前,民众手持羊皮圆扇形手鼓,且敲且唱,祈求消灾免病,故名迎春鼓。这种活动延至明、清,内容稍有变化,除用于请神避邪、祈福、还愿外,节日、农闲还用于欢庆丰收、祝贺婚嫁等活...
标题浑源扇鼓的历史发展及音乐形态研究正文浑源扇鼓是山西大同市浑源县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被誉为“旱码头”本研究主要对浑源扇鼓的历史发展生存环境以及相关的音乐形态进行探讨首先,关于历史渊源,浑源扇鼓起源于汉代,据传是由乞讨者的携带工具发展演变而成,并且现在仍在中国北方地区流行其次,关于生存环境,浑源的气候类型...
浑源扇鼓的发展与演变安芳1, 李润民2( 1.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山西 太原 0 30 0 0 6 ; 2. 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研究中心, 山西 大同 0 37 0 0 9 )摘要: 浑源扇鼓起源于明末清初, 最初表演形式单调, 仅为春节民间的一种自 娱活动。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逐渐定型成为一种集曲艺、 歌舞、 说唱为一体的综...
一、浑源扇鼓的历史渊源 扇鼓又名喜乐鼓、太平鼓、迎春鼓或单面鼓,源于汉代,相传由乞讨者所持的乞讨工具及演唱发展演变而来,目前是我国北方地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综合性民间艺术。根据文献记载,浑源扇鼓是在明末清初时由当地的富家子弟引入。当时浑源城的小手工业相当发达,被人们赋予“旱码头”的称谓。据说,周边县城人...
大同浑源扇鼓 722022-03 3 大同云冈大锣鼓二 592022-03 4 大同云冈大锣鼓 442022-03 5 大同煤矿资源 522022-03 6 大同数来宝二 1152022-03 7 大同数来宝 512022-03 8 大同慈云寺二 542022-03 9 大同慈云寺 502022-03 10 力微复国 202022-03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 54.9万 浑源剑神 by:梵夏aa 3394 浑源民俗 ...
浑源扇鼓又名喜乐、迎春鼓。流行于浑源、朔县、山阴等县及河北、内蒙古部分地区。相传,浑源等县民间自古就有击鼓迎春的习俗。春耕前,民众手持羊皮圆扇形手鼓,且敲且唱,祈求消灾免病,故名喜乐和迎春鼓。以后巫婆、神汉将手鼓作为驱邪的工具,且歌且舞,俗称“跳大神”。这种活动延至明、清,内容稍有变化,除用于请神避...
扇鼓为蒲扇形,铁架,羊皮面,直径有一尺半,柄上挂欠连环,环尾缀五彩丝穗,鼓键用竹子制成。后来,浑源是对这一民间歌舞形式进行了挖掘整理,重新设计了鼓点,加入了民乐伴奏。扇鼓的基本鼓点有单点、双点、一花点、半拍击点、小碎子点。所用曲调以民歌、小曲、地方小唱腔为主。主要曲牌有《放风筝》、《画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