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书法,工诗文。 存世作品有《渔父图》《双松平远图》《洞庭渔隐图》等。 《洞庭渔隐图》图轴 纸本纵146.4厘米 横58.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洞庭渔隐图》是吴镇六十二岁的作品,画的是嘉兴东洞庭的湖山景色,近处秋峦葱郁,长松劲拔,渔舟细小如叶在水面漂浮;隔岸是迤逦的山坡,十分忠实地再现出江南水乡泽国的景象。
元· 吴镇《洞庭渔隐图》纸本 立轴 水墨 146.4x58.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 款识:梅花道人戏墨。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揽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花新,只钓鲈鱼不钓名。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梅花道人戏墨。此画描绘嘉兴东洞庭的湖山景色,画中三株松柏,两株松树挺立昂扬,一...
🎨 画作名称:《洞庭渔隐图》 🖌️ 作者:吴镇 📅 年代:元 📜 材质:纸本立轴水墨(146.4x58.6厘米) 📍 现收藏地:台北故宫博物院🔍 人物简介: 吴镇(1280年-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他是元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吴镇擅长绘制山水、梅花和竹石,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并称为...
《洞庭渔隐图》中的江湖,是一个看不见的江湖。这里的江湖,没有风波,平静如镜。虽然阔远,但是因为有渔父和孤舟的存在,江湖也便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垂钓的渔父,不急不慢地坐在船头摆弄着手中的鱼竿测量水的深浅,面对这片浩渺却又诗情画意的江湖,渔父的从容,不正是吴镇始终在追寻的生命从容么?吴镇则...
吴镇《洞庭渔隐图》,纸本水墨,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画嘉兴东洞庭的湖山景色,秋峦葱郁,长松劲拔,渔舟细小如叶在水面飘浮。构图用阔远的二段式,突出了江南山重水复的自然之美,内容亦为画家长年活动的湖泽沙渚,黄芦短荻。山石作披麻皴,再加湿笔浓墨点苔,充分发挥了水墨氤氲的特性,抒发了幽闲澹远的情致。
如同此幅《洞庭渔隐图》一样,吴镇作山水;画面上多出现渔翁,有的还以《渔父图〉名之,这并不是调度画面之需的技术性点缀,而是寄托着他的心性,甚至我们把画面中隐于世外的渔翁理解成是他自己也未尝不可。 元·吴镇《洞庭渔隐图》局部 《洞庭渔隐图》以浓淡有变的湿墨勾近坡远山的轮廓,披麻皴之:湿墨衬染,...
《洞庭渔隐图》临摹步骤:原图比例为三比一,现改为二比一。 第一步:勾勒用炭条勾出大势,上留天,中留水,然后用淡墨勾树形和山石轮廓。定稿后掸去炭痕,以浓墨细勾。古人作画有时对近浓远淡不甚在意,临画时应有所变通,避免头重脚轻。 第二步:皴、擦 此图用长披麻皴,皴笔活而不乱,长短相成,干湿并用,...
《洞庭渔隐图》就是这样一幅可以观照当下生命的画作。画中题诗一句“只钓鲈鱼不钓名”,尽显生命的超越与真实。《洞庭渔隐图》是吴镇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341年,那时他已61岁,花甲之年。这幅画采用了“一水两岸”式的构图方法,画幅下边以干笔画出三棵树,其中两株挺拔生长,而第三株则横倾生长,与两株挺拔的柏树...
第三步:点、染。吴镇喜用点子,也善用点子。此图除松叶和草用尖笔外,其他均用秃笔,以介字眯为主,间用圆点。第一遍用淡墨染树干分出明暗,第二遍山石以组为单位,打破小轮廓,染出大关系,第三遍先挂起来看整体大效果,再加整理。 100幅历代名家兰花图,值得一看再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