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此帖概况·两赋与后记·七张纸拼接为一卷·沉雄劲健·意态娴雅·苏书最上乘者 《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均为苏轼撰并书。此两赋与后记,为白麻纸七纸接装而成之合卷,纸精墨佳,气色如新,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前者行书32行,287字;后者行书35行,312字;又有自题10行,85字,前后...
苏轼《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 吉林省博物馆藏 《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均为苏轼撰并书。此两赋并后记,为白麻纸七纸接装,纸精墨佳,气色如新,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前者行书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后者行书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又有自题...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卷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的行书作品,为白麻纸七纸接装,纸精墨佳,气色如新,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此为苏轼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的作品。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院。文物特征 书卷为白麻纸七纸接装,纸精墨佳,气色如新,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洞庭春色赋》行书三十二行,二百...
“洞庭春色”是用太湖(古稱洞庭)柑橘釀製的酒。蘇軾文中說:將千棵橘樹,連同太湖的山水一同帶回,伴以嘉禾之米,用三棱的茅草蒸出滴滴珠玉般的美酒。 醪,指汁渣混合的酒,又作為酒的統稱。松醪,即用松脂、松花、松子等釀成的酒。《神農本草經》云:“...
《洞庭春色赋》记述的是安定郡王用黄柑橘酿出美酒“洞庭春色”,其侄子赵德麟(苏的同僚)以此酒相赠,苏公酣然畅饮,醉意方浓,神梦思飞,写下了虚无缥缈的感受,自嘲“戏作”。而另一篇《中山老醪赋》,是苏公出任定州知州之际,用松脂酿酒,品赏美酒后的另一番奇妙感触,不惜把前朝饮士悉数引来与己抢酒,...
“洞庭春色”和“中山松醪”皆为酒名,二赋亦为咏酒之作,苏轼终其一生好酒,自己也说“不可一日无此君”。“二赋”书法用笔浑厚遒劲,墨色浓厚,丰腴妍丽,端庄淳朴,结体长短交错,又纵横抑挫,带着左倾的姿态,是苏轼晚年书风和笔意的代表。他承继着魏晋笔墨的韵致,跨越了唐代的法度束缚,引领着宋代尚意的...
雷家林: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两帖的微酣 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此两纸行楷书与《前后赤壁赋》相比,郁勃纵意多了,一则是将入岒表,前途茫茫不知归宿,心情的郁抑沉闷可想可知;一则是两赋有关酒的内容,或在酣态的情形下所作,以与赋中之意相合。文中的醉理也许能感染笔迹...
且看全网最高清苏轼《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均为苏轼撰并书,此两赋并后记,为白麻纸七纸接装,纸精墨佳,气色如新,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前者行书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后者行书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又有自题十行,八十五字,前后总计六百八十四字,为所见...
1982 年 12 月,吉林省博物院把刘刚收藏的宋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给征集到馆里了。为弄清楚苏轼“二赋”是不是真的,1983 年 6 月 23 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名的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刘九庵还有副院长肖正文专门跑到长春来看这国宝,一起鉴定出这卷墨迹是苏轼的真迹。据文物鉴定专家讲,宋代的...
以下是《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的译文: 今夜的露水晶莹滋润,洗涤了大地;明亮的月光洒下,照耀着我的故乡。我的弟兄们四海为家,没有家可以归问死生。我寄出的书信迟迟未能到达,更何况战争还未结束。尘土弥漫在海面上,我在空旷的庭院中徘徊。台阶前的小燕子依然能听到双方战士的号角声。深夜里我躺着倾听风声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