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保卫战是豫中会战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44年。战争背景 1944年,日本侵略军为打通中国大陆南北,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其在河南的战役,日本军方称为“河南战役”。“河南战役”的实质,是攻取战时河南省政治、军事中心洛阳的战役。为保证“河南战役"的进行,日军动用了3个步兵师团、1个坦克师团、4个步兵...
4月5日,陈谢集团趁洛阳守敌主力东返之机,再次攻克洛阳,全歼守城敌军,洛阳正式解放。 洛阳战役中,指挥员精准研判战场态势变化,深刻洞察有利时机,适时调整作战方案,果断定下作战决心,是此役取胜的关键;集中优势兵力,灵活运用突然袭击、连续突击、转移突入...
1948年3月,洛阳城外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国民党青年军206师自比坚城,而解放军则挥军挺进中原,双方对峙,形势紧张。洛阳城经十天激战终被攻破,本是庆功之时,但陈赓见战场遍地敌尸,痛斥俘虏师长,引发众人深思,这场胜利背后意义深远。谁能料到,胜利的背后是数百万知识青年投身战争、捐躯沙场?洛阳战火不仅吞噬了...
洛阳战役的胜利,是解放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棋。它巩固了豫西解放区,打通了战略通道。但在胜利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这不仅是蒋介石的悲哀,更是整场战争对人性的深刻拷问。陈赓的无喜悦,来源于战场的冷酷,也源于那些本该活跃在书桌前的面孔被无情地撕裂。当洛阳的硝烟逐渐散去,这场战役的...
在洛阳战役总结会上,作为统一指挥者陈士榘因为讲话不当引起了台下部分战士的不满。首先第一个问题,陈士榘对中原野战军的表扬不够。众所周知陈士榘是洛阳战役的指挥者,陈赓等人都要听他的指挥。但在战役总结的时候,陈士榘只顾着表扬自己的部队,对兄弟部队的表扬是少之又少的,这是有些不合适的。第二个问题...
一、战役的背景 1947年,国共内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民党企图通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来扭转战局,而共产党则在不断壮大的力量中,寻找机会反击。在这一背景下,洛阳战役成为了双方博弈的关键节点。青年军第206师,作为国民党的一支新兴力量,汇聚了大批年轻的学子,他们带着理想和热情走上了战场,然而,战争的残酷与...
经过三天的几次进攻 陈赓部队都未能攻入城内,还出现了不小的伤亡,搞得陈赓差点想要退出战斗,但是陈赓的建议被洛阳战役负责人陈士榘否决了,他命令陈赓无论如何都要顶住压力,破开洛阳西门的防守;防守奏效的邱行湘欣喜若狂,马上打电报给蒋介石报告了喜讯,蒋介石在电话里对他一顿海夸让他再接再厉,调集了郑州的...
就在洛阳战役的前几天,蒋介石曾派飞机把他接到南京,亲自召见,面授机宜。蒋介石授意邱行湘,洛阳是秦、晋、豫三省的要冲,是中原与西北联络的要点,地形很好,易守难攻,一定要作长期固守的打算。为了使邱行湘死守洛阳,蒋介石还加封他为洛阳警备司令,要他统管洛阳及附近各县,蒋经国还殷勤设宴招待了他。受到蒋家...
这不仅是蒋介石个人的悲剧,更是整场战役深刻揭示了人性所面临的严峻考验。陈赓的无喜,因战场之冷酷,亦因书生面庞被战火撕裂。洛阳硝烟渐息,此役之训,仍令后人深省。抗战时期,青年军得以组建。《人民政协报》于2016年8月25日报道了此事,保留了该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逻辑清晰,用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