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保卫战是豫中会战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44年。战争背景 1944年,日本侵略军为打通中国大陆南北,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其在河南的战役,日本军方称为“河南战役”。“河南战役”的实质,是攻取战时河南省政治、军事中心洛阳的战役。为保证“河南战役"的进行,日军动用了3个步兵师团、1个坦克师团、4个步兵...
在洛阳战役总结会上,作为统一指挥者陈士榘因为讲话不当引起了台下部分战士的不满。首先第一个问题,陈士榘对中原野战军的表扬不够。众所周知陈士榘是洛阳战役的指挥者,陈赓等人都要听他的指挥。但在战役总结的时候,陈士榘只顾着表扬自己的部队,对兄弟部队的表扬是少之又少的,这是有些不合适的。第二个问题...
战斗结束后,洛阳城内遍地残骸,206师被歼灭了。烟雾散去,天空仍是灰蒙蒙的。陈赓站在被炮火摧毁的运动场附近,脸色阴沉。他原以为打下洛阳会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可眼前的一切让他无法高兴。如果没有战争,这些有文化的青年本该在不同的行业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的,如今,俱成为了过去。在战俘营里,他见到了20...
洛阳成了一座孤城,根据这种形势,3月7日2时,中央军委致电陈唐,陈谢并告刘、邓:“你们率三四、八纵应以夺取洛阳并准备歼灭孙元良援兵之目的,迅速对洛阳及洛郑线发起攻击,希望能于两周内外完成此项任务。” 同日24时,又对洛阳战役的部署作了规定,指出:“洛阳这样的重要城市,顾祝同决不会不增援。你们占领黑石关、...
洛阳虽克,但流血青年已逝,生命无法挽回。洛阳战役的胜利为解放战争关键一环,巩固豫西解放区并打通战略通道。然而,其背后映射出一个时代的深刻悲剧。此不仅是蒋介石的遗憾,更是战争全貌对人性深度的反思与审视。陈赓的无喜,因战场残酷及学子投身战火的无奈。洛阳战火渐熄,此役教训深刻,仍值后人深思。
这场胜利带来的并非喜悦,反而让人感到无比沉重。虽然成功占领了洛阳,可那些倒在血泊中的年轻生命,却永远无法复活了。洛阳战役的胜利,在解放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场胜利不仅让豫西解放区更加稳固,还开辟了重要的战略路线。然而,在胜利的光环之下,我们也不得不面对那个时代带来的伤痛与遗憾。这不仅是蒋介石...
就在洛阳战役的前几天,蒋介石曾派飞机把他接到南京,亲自召见,面授机宜。蒋介石授意邱行湘,洛阳是秦、晋、豫三省的要冲,是中原与西北联络的要点,地形很好,易守难攻,一定要作长期固守的打算。为了使邱行湘死守洛阳,蒋介石还加封他为洛阳警备司令,要他统管洛阳及附近各县,蒋经国还殷勤设宴招待了他。受到蒋家...
一、战役的背景 1947年,国共内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民党企图通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来扭转战局,而共产党则在不断壮大的力量中,寻找机会反击。在这一背景下,洛阳战役成为了双方博弈的关键节点。青年军第206师,作为国民党的一支新兴力量,汇聚了大批年轻的学子,他们带着理想和热情走上了战场,然而,战争的残酷与...
洛阳战役中,指挥员精准研判战场态势变化,深刻洞察有利时机,适时调整作战方案,果断定下作战决心,是此役取胜的关键;集中优势兵力,灵活运用突然袭击、连续突击、转移突入等战术手段,对洛阳守敌实施速战速决攻坚,是始终掌控战场主动权的关键;攻城部队四面围击、步炮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