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甫(张闻天)(1900年8月30日-1976年7月1日),原名“应皋”(也作“荫皋”),字“闻天”。江苏南汇县(今上海浦东新区)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前往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任教,是当时在莫斯科中山大 - 金子(原创)于20231010发布在抖
洛,洛字用做取名寓指落落大方、秀外慧中、贤惠之义,寓意吉祥又有内涵。 甫,甫字用做取名寓指起始、开始、希望、才华之义,寓意吉祥又有内涵。 洛甫名字寓意具审美眼光、专情、甘于付出,也寓意为人勤奋好学,乐于助人,能力超群,必定有所成就。 洛甫名字重名率高吗? 在每一亿人口中,约有 2 万人使用洛字; 5 ...
张闻天(1900年8月30日—1976年7月1日),原名张应皋,化名洛甫,上海南汇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工作中成绩卓著的领导人之一。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并出席遵义会议,1959年被错定为反党集团成员;文化大革命...
随后,洛甫联系了几位领导者和红军将领,并通知了主席,大家都赞成要开个会,最终在1935年1月15日,会议在遵义召开。 当时是洛甫最先提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主要原因在于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挥,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决定取消两人的军事指挥权,而指挥权重新回到主席手中。而到了2月5日,在云贵川交界的“鸡鸣三省”之地...
咱常说啊,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出过国留过学的人好像就更有话语权。从苏联留学回来的博古,那就是这所谓的“外来和尚”。可他呢,做事就知道照着书本,一条道走到黑,走进了个死胡同里出不来了。这当口,洛甫心里犯起了嘀咕,要是就这么继续下去,那革命先前的努力可就白费了,历史的车轱辘也得往后倒溜。
博古和洛甫都出自莫斯科,有这层关系,博古便把洛甫引为战友,用苏联的教条指导中国革命,但偏偏洛甫不是个迷信教条的人,在实际工作中逐渐发现苏联的教条不符合中国实际。 于是博古和洛甫做为中国革命的二三号人物,不可避免的发生路线分歧,主要有三点: 关于抗日统战问题,博古认为,统战对象只包括国民党士兵和下级军官,洛甫...
遵义会议上,拥护伟人的王稼祥、洛甫,后来哪里去了?1935年1月15日,在贵州遵义新城古寺巷的一栋建筑精致的两层洋楼中,走出了三个人。他们就是毛泽东、张闻天(亦称洛甫)和王稼祥,他们带着自信,带着战斗的激情,来到了这里。这一天来得极其不易!他们舌战群儒,用团结、勇敢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彻底扭转了中国...
毛主席有一次在和王震将军谈论张闻天的时候,说道:“洛甫这个同志是不争权的。”洛甫就是张闻天的化名。毛主席为什么要说出这么一段评价呢?因为自1935年遵义会议后,党的总书记并不是毛主席,取代博古成为党的总书记的是张闻天,在遵义会议上,毛主席只是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并不是党的最高领袖。张闻天是个典型的...
会议开始后,洛甫第一个站起来,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在于博、李两人错误的军事指挥,他的态度实际上就给会议定了一个基调,随后王稼祥投出重要的一票,会议最终决定由主席取代博、李两人的军事指挥权。 在不久后的扎西会议,洛甫也取代博古成为我党的总负责人。
常言说得好,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留过洋的同志掌大权,从苏联学成回来的博古可不就是那外来的和尚嘛,钻进了照书念的死旮旯里。这当口儿,洛甫心想这么搞下去,革命可就白费功夫喽,历史的轮子又得倒回去,为了不让那不敢想的后果出现,他得站出来呀,得把革命的旗子交到能带着革命队伍走出烂泥潭的人手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