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的隐居生活中,洗砚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乐天自在的氛围。正如在春池洗砚的场景,春水微微荡漾,春风微微吹拂,春阳释放出微微暖意。在这样的氛围里,曲身掬水洗砚,是无比惬意的事情。可以看 “洗砚鱼吞墨”,感受自然的灵动;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领略春天的生机;看 “红杏枝头春意...
洗砚的意思清洗磨墨的砚台。古人以毛笔蘸墨水写字,磨墨的工具就是砚台,砚台用久或者用的次数多会很脏,因此需要清洗,才能保持干净。曾经有传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砚把一池春水洗黑了,因此也形容人比较用功勤奋。
大家洗砚一般怎么洗?..写字一次两次总是会留下墨痕,听有的吧友用纳米海绵,用了一次发现纳米海绵好像竟然能把砚重新开锋一样,就不再用了,所以想问问大家一般都怎么洗
连带字的纸都要尊敬、爱惜,那写字的过程也需肃然以对;与写字有关的研墨、洗砚等简单的事务性行为,也变成了自带文化光环的风流雅事。东汉的张伯英是著名书法家,古书上说他“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可见他下了多大工夫。虽然这里没有直接提到砚台,但东汉时期,制墨已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行业,学书法要用砚台...
洗砚,砚北欣投分,相携向碧涟。草萦书带湿,鱼喷墨华溅。生计余香沈,功勋落纸烟。笔耕吾事足,不笑石为田。
[明朝]:秦坊 拼译原 砚北欣投分,相携向碧涟。 草萦书带湿,鱼喷墨华溅。 生计余香沈,功勋落纸烟。 笔耕吾事足,不笑石为田。 译文与注释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洗砚,在我看来是勤练的代名词。有个典故。 东汉书法家张芝年轻时勤奋好学,潜心书法。 张芝用家里的丝帛为纸,临池学书,写后漂洗再用,日复一日,池水都变黑了。张芝以草书著称,被称为“草圣”,为后人景仰。书法又称“临池”,即由此而来。 张芝不知道,自己“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故事,激励了100多年后东晋...
洗xǐ砚yàn 砚yàn北běi欣xīn投tóu分fēn,相xiāng携xié向xiàng碧bì涟lián。 草cǎo萦yíng书shū带dài湿shī,鱼yú喷pēn墨mò华huá溅jiàn。 生shēng计jì余yú香xiāng沈shěn,功gōng勋xūn落luò纸zhǐ烟yān。 笔bǐ耕gēng吾wú事shì足zú,不bù笑xiào石shí为wèi田tián。
近现代也有不少大师热衷洗砚,民国中央大学教授傅抱石创作于1941年的《洗砚图》,为画家入蜀之后的作品。其自喻画中竹篱茅舍,“仅堪堆稻草”,屋后“数株老松,杂以枯干”。时值国家危难、抗战最为艰辛之阶段,整体画面色调暗淡,无论是蹲坐溪边石阶俯身驼背的洗砚侍童,还是身处茅舍隐隐无助的束手高士,均能感受到...
岁久微凹聚墨痕,池边洗处看鱼吞。 临流忽触兴亡感,铜雀台倾片瓦存。 小提示:林朝崧的《洗砚》原文内容 朗读 0喜欢 打赏 完善 池边兴亡 林朝崧 出身于武功之家,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均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颇有战功的将领。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在台湾地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