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的指征很多,一般情况下,在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的病人的时候,或者是接触了病人的污染部位再接触清洁部位的时候都需要洗手。 洗手指征: 1、接触病人前后。 2、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3、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者伤口前后。 4、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手卫生是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手卫生主要是针对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手卫生,可以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分类 其中洗手是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为达到普通洗手卫生的最清洁度,...
正确的洗手原则是:(一)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二)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臂、手指和指缝;(三)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20秒钟,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及佩戴饰物的部位等;(四)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五)洗手全过程应达到40~60秒钟。 ...
首先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再取适量洗手液或肥皂,均匀涂抹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按七步洗手法认真搓至少20秒。具体洗手步骤如下:第一步(内)洗手掌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第二步(外)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三步(夹)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
七步洗手法是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前的洗手方法,用七步洗手法清洁自己的手,清除手部污物和细菌,预防接触感染,减少传染病的传播。注意 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及室内通风换气、家庭和个人卫生越来越受到重视。手与外界接触最为广泛,传播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机会就多。专家提倡:百姓要像医务人员一样,用七步洗手法清洁...
许多常见传染病,例如感染性腹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皮肤感染、沙眼等疾病都可通过手传播。生活中、工作上人们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就会接触到大量病菌,如果不能及时洗手,就会加快这些疾病的传播。 二、日常生活中应何时洗手? 1、触摸过公共物品:如楼...
六步洗手 预防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性疾病,洗手需要按照六步法:第一步,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第二步,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第三步,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
用流水洗手,可洗去手上80%的细菌,如果用肥皂或洗手液再用流水冲洗,可洗去手上达99%的细菌。因此,彻底的洗手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中医有句话叫:“上医治未病”,意思是说医术高明的医生是让人在没有病的情况下防止得病,而手卫生的重要性也正是这个道理。Q2 医务人员什么时候需要进行手卫生?(1...
用肥皂洗手是预防腹泻病和肺炎的最有效和廉价的方法之一,这两种疾病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全球平均每天约有5000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与腹泻相关的疾病,而只要养成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的习惯,这些儿童中的一半就会得救。洗手同样能预防皮肤感染、眼部感染、肠道寄生虫、SARS和禽流感。据统计:1平方厘米的手掌,可携带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