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国家级非遗项目“肥东洋蛇灯”出灯。长度达128米的“肥东洋蛇灯”演绎“长蛇出海”“走径折”“四蟒翻身”“盘宝塔”等舞蹈动作,寓意腾跃奋进、国泰民安。 “肥东洋蛇灯”诞生于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距今有六百多年历史。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月22日拍摄的“肥东洋蛇灯”表演(无人机...
锣鼓喧天,灯光闪烁,上百名舞者舞动着将近130米的洋蛇灯,洋蛇灵活矫健,做着诸多高难度动作,上下翻滚,腾空入地,让人叹为观止。洋蛇灯共有8个动作,无论蛇头还是蛇尾,舞动还是盘旋,都非常花费精力和体力,人们能看到洋蛇完美的表现,全部依赖舞者日常的辛苦练习。灵活舞动的“洋蛇”在火烛的点缀下流光溢彩,熠...
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合肥市的骆岗中央公园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合肥市新春庙会大型踩街活动在这里盛大举行,12朵“非遗之花”竞相绽放,“花王”肥东洋蛇灯一亮相,立即引爆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肥东洋蛇灯在骆岗中央公园巡游。彭红玲摄 传承600多年的肥东洋蛇灯,是全国唯一以蛇形元素融入灯会的国家...
包公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严伟说:“近年来,镇里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发起了‘灯耀青苗’志愿服务项目。传承人每周到学校开展洋蛇灯扎制技术和舞灯技巧非遗传承课,培养储备人才。”当地正挖掘在地文化,规划打造休闲度假区,实现文旅深度融合,为洋蛇灯等非遗活化利用创造更好的条件。夜幕降临,洋蛇灯开始在县城中舞起,...
大皖新闻讯 伴随着蛇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1月22日,肥东洋蛇灯亮相和睦湖畔,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新春的祝福。肥东洋蛇灯起源于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舞蹈独具匠心,制作工艺复杂,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过去,肥东洋蛇灯每18年才会“出动”一次,每次增加一节,目前蛇灯已长...
洋蛇一舞 新春开幕 "洋蛇灯"诞生于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距今有六百多年历史,长度达128米。演出现场,一百多位舞者们身着艳丽的传统服饰,巧妙操控,前面蛇珠开道,后面洋蛇狂舞,"长蛇出海""走径折""四蟒翻身""盘宝塔"等一系列经典舞蹈动作行云流水,仿佛洋蛇"活"了过来。热闹的锣鼓敲响合肥年味,每一次舞动...
128米“肥东洋蛇灯”出灯 为迎接蛇年春节,1月22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肥东洋蛇灯”出灯。灯会现场,长度达128米的“肥东洋蛇灯”演绎“长蛇出海”“走径折”“四蟒翻身”“盘宝塔”等舞蹈动作,寓意腾越奋进、国泰民安。记者:周牧、刘美子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洋蛇灯产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包公镇的大邵村,相传元明之交大邵村的邵姓婆媳为躲避元兵而藏身山洞,元兵发现二人后欲图不轨,此时一条数丈长的白蟒飞下山崖,惊散元兵,婆媳因而得救。邵家认定巨蟒是“东海蛇神”,为感念其救命之恩,村人扎成蛇灯,取名“洋蛇”,意指巨蟒为海洋中的蛇神。由此开始,洋蛇灯在大...
【#128米肥东洋蛇灯演绎长蛇出海#】为迎接蛇年春节,1月22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肥东洋蛇灯”出灯。灯会现场,长度达128米的“肥东洋蛇灯”演绎“长蛇出海”“走径折”“四蟒翻身”“盘宝塔”等舞蹈动作,寓意腾越奋进、国泰民安。#文化中国行之非遗中国年#(记者:周牧 刘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