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留学教育的意义:洋务派的留学教育虽然规模小,人数少,但它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过程中名副其实的一步,是引进西学较为彻底和开放的一个途径,除了培养人才之外,这批学生还有力地回击了守旧派“终鲜实效”的预言,改变了人们的科举正途观念,洋务留学教育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推进之功不可磨灭。 解析:(1)19世纪60—90...
洋务教育的对象首先必须是具有一定的旧学基础的人,学校均有中国教习负责传统儒家经学的教学和考核,仍保留祭孔典礼、讲究礼制、月课季考等,旧官学的传统,新教育其实仅仅表现在教学内容方面。 由此而看,洋务教育既不是鸦片战争前的封建专制主义教育,也不是与西方相同的资本主义教育,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教育。 四、...
解析 是鸦片战争后的清代教育,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的教育,包括洋务学堂和留学教育,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教育总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封建传统教育制度的首次改革尝试,是中国新教育的胚胎,传播了西学,培养了新式人才,但盲目模仿外国。
-洋务教育在中国兴起- 手工艺馆书架一角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北京设立使馆,派驻公使,清政府也设立了相应的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朝统治阶级中一部分高级官员开始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优势,特别是“船坚炮利”等军事技术的优势。他们为了挽救清朝垂危...
下列关于洋务教育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核心的教育思想B.洋务教育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开端C.洋务教
兴学堂、遣留学和书院改良等活动的出现,标志着洋务派对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进行某些改革。这是洋务运动的组成部分,也是向西方学习的深化和具体内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是从洋务派举办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的外国语学校开始的。主持外交的奕诉对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性深有体会,他说:“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核心的教育思想 B. 洋务教育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 C. 洋务教育介绍西学,培养早起科技人才,客观上是有积极作用的 D. 洋务教育中开设的“西文”主要是指外国文学,“西艺”主要是指西方的艺术知识 ...
影响: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教育运动,是对传统儒学教育思想的历史性超越,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尝试。它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教育指导思想,冲破了两千多年的传统教育的樊篱。它将培养目标定位为造就懂外语、晓科技的洋务人才,动摇了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念。重视“西文”、“西艺”的课程的开设,是对西方教育内容的...
洋务事业本身呼唤新型人材,因此以培养洋务人材为中心,相应在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些重大举措,如创办新式学堂、翻译西学书籍、派遣留学生等。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在不危及“中体”的前提下侧重强调采纳西学,这既是洋务派的文化教育观,也是洋务派应对守旧派的策略。在“中体西用”形式下,“西学”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