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垣医案》:[卷三新都治验]汪东之丈七月初旬虚阳口疮(有发明) 日与客手谈过劳,口中生疮,医以香薷饮、清胃汤、泻黄汤、三黄丸、黄连解毒汤、白虎汤、凉膈散。凡治上焦...《厘正 *** 要术》:[卷四·列证]牙疳 ,以儿舌在口内摇动者,唇焦舌干,烦热便秽,治以泻黄汤,藿、防...
泻黄汤_麻症集成卷四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 1. 原方 4 1.1. 组成:石膏、栀炭、生地、知母、鲜斗、黄芩、花粉、甘草、茵陈。 4 1.2. 功效: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烦渴,热在肌肉。 4 1.3. 来源:《麻症集成》卷四。 4 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4 ...
茵陈泻黄汤 茵陈泻黄汤是以葛根、茵陈为主料制作的方剂。
“长瓶泻黄汤”出自宋代曹勋的《山居杂诗九十首》。“长瓶泻黄汤”全诗 《山居杂诗九十首》宋代 曹勋 墙里种桃杏,新春亦已花。墙外绕扶疏,绿荫皆桑麻。今年风雨时,日见田稻嘉。长瓶泻黄汤,且饷田畯茶。作者简介(曹勋)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的确,从治疗口臭的实践中,口腔内的酸碱度与脾、胃有关。脾、胃健康,消化良好,口腔则呈中性或碱性;而当胃消化不良,体内物质代谢过程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口腔液呈酸性,则发生口臭。故治疗口臭,除清洁口腔外,与清理脾胃积热的“枳实泻黄汤”: 枳实、防风、生甘草...
泻黄散又名泻脾散、泻黄汤。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其方由藿香叶、山栀子仁、石膏、甘草、防风等药物组成,功效泻脾胃伏火,主治自然就是脾胃伏火证里。那什么是伏火呢?当出现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虚弄舌等症时基本就可以判定为脾胃伏火里。
1、泻黄汤_眼科阐微卷三_减法方剂树泻黄汤_眼科阐微卷三_减法方剂树11.原方51.1.组成:防风1钱,藿香1钱,陈皮1钱,白芍1钱,甘草1钱,大黄7钱,石膏(煅)3钱。51.2.功效:时行赤眼,脾经湿热。51.3.来源:眼科阐微卷三。52.胜金散52.1.减:防风、藿香、陈皮、白芍52.2.组成:甘草、大黄、石膏各等分。52.3.功效...
同时,加配龙牡各30克、布芪18克、北五味12克。总之,尽力抢救,尽人事以听天命,往往有耐心则有生机也。 方歌 附子理中泻黄汤,出自仲师活人方; 温养脾肾泻胆胃,霍乱吐泻救死伤。
泻黄散出自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这本书是中国最早的儿科学专著,钱乙对儿科颇有研究,从小立志学医,后来一直做到了太医院的御医。 先来说说泻黄汤之名,“泻”即清泻,如清热泻火。“黄”在这里指的是脾胃,黄色在五行中属土,而脾胃在五行中也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