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泻肾汤,治小便赤少,少腹满,时足胫肿者方。【病理病机】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腹满,面色正黑,泾溲不利。肾病者,必腹大胫肿,身重嗜寝。虚则腰中痛,大腹小腹痛,尻阴股膝挛,髀胻足皆痛。邪在肾,则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项强痛,时眩仆。取之涌泉、昆仑,视有...
有渴的用五苓散:五苓散证有“渴”,说明内有热,但没热到猪苓汤、白虎汤的程度,所以用到微寒的泽泻、猪苓,泽泻用量最大;有“汗出”,这是表证,是桂枝汤证,所以用到桂枝。不渴的是茯苓甘草汤:特别提到“不渴”,说明阳虚比较明显,阳气不能从阳明走到太阳、少阳,所以要用桂枝、生姜,而且生姜用量最...
小泻肾汤是一种专治排尿困难的中医妙方,其适用症状包括小便赤少、少腹满以及时足胫肿等。《辅行诀》中提到,这种汤剂可以治疗膀胱有尿但排不出来,或者小便淋漓,小肚子摸起来胀满的情况。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腿脚水肿,中医称之为“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意思是男性怕腿肿脚肿,与肾有关。中医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会开出...
大泻肾汤 治小便赤少,时溺血,少腹迫满而痛,腰如折,耳鸣者方: 茯苓[土中水] 甘草[土中木] 大黄[火中木] 黄芩[水中木](各三两) 芍药[金中土] 干姜[木中土](各一两) 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日二温服。 解析: 肾实则腹满,泾...
泻肾大黄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五十一。主治肾脏实热,小腹胀满,足下热疼,耳聋,腰脊离解,梦伏水中。组成 大黄(锉,蜜水75毫升浸一夜,焙)60克,赤茯苓(去黑皮)、黄芩(去黑皮)、泽泻、菖蒲、甘草(炙,锉)、玄参、五加皮(锉)、羚羊角(镑)各30克,磁石(火,醋淬三七遍)、生干...
《泻肾大黄汤》是出自《圣济总录》卷三十一的中医处方。【组成】大黄60克(锉,蜜水75毫升浸一宿,焙) 赤茯苓(去黑皮) 黄芩(去黑皮) 泽泻 菖蒲 甘草(锉) 玄参 五加皮(锉) 羚羊角(镑)各30克 磁石(火煅,醋淬三七遍) 生干地黄 (切,焙)各60克 【用法】上药十一味,粗捣筛。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
泻肾汤 泻肾汤用于治食辛辣炙博之物过多致瞳人散大者。 泻肾汤--《审视瑶函》卷五 【处方】枸杞子36克,生地黄、黄柏(酒洗,炒)、知母(酒洗,炒)、麦门冬(去心)、山萸肉(去核)、白芍、归尾各3克,五味子7粒,白茯苓、独活各2.5克。 【制法】上药锉。
大泻肾汤:专治“腰中沉重如折,耳鸣者方”等症状 41 2025-01 3 小泻肾汤:专治排尿困难,身上有异味等症状 36 2025-01 4 “肾德在坚”“肾主志” 61 2025-01 5 开慧需精足,精足不思淫 40 2025-01 6 肾气实的人有什么表现:水肿、排尿困难、脸发黑等 ...
哮喘恒用大泻肾汤加减效好 大泻肾汤系《辅行诀》泻肾剂,临床用于治疗哮喘往往效果甚好,胜小青龙汤加杏仁石膏去麻黄。大泻肾汤组成为: 赤茯苓15、甘草6、生姜6、黄芩15、生大黄6、枳实15。中医讲究六经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