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里,有一句话很有名: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出自中医名著《难经》,它是在五行相生基础上,把人体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关系,比喻成“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简称“补母泻子”,又叫“子母补泻”。补母泻子最初是针灸上应用很广泛,后来应用到汤剂上来。补母泻子其实包括两个方...
大肠经:曲池(母穴)和二间(子穴) 胃经:解溪(母穴)和历兑(子穴) 脾经:大都(母穴)和商丘(子穴) 心经:少冲(母穴)和神门(子穴) 小肠经:后溪(母穴)和小海(子穴) 膀胱经:至阴(母穴)和束骨(子穴) 肾经:复溜(母穴)和涌泉(子穴) 心包经:中冲(母穴)和大陵(子穴) 三焦经:中渚(母穴)和天井(子穴) ...
补母泻子法就是这样推算出来的,如果大家嫌麻烦也可以直接背补母泻子法的歌诀。 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 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 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 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 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
泻子汤 泻子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名称: 泻子汤 别名:泻子汤 组成: 玄参3两,甘菊花1两,知母3钱,天花粉3钱。主治: 阳明胃火盛,热病发狂,腹满不得卧,面赤心热,妄见妄言,如见鬼状。用法用量: 水煎服
泻子汤,中医方剂名。出自《辨证录》卷四。具有清心泻火,宁心安神之功效。主治阳明胃火盛,热病发狂,腹满不得卧,面赤心热,妄见妄言,如见鬼状。组成 玄参90克,甘菊花30克,知母9克,天花粉9克。用法用量 水煎服。功用 清心泻火,宁心安神。主治 阳明胃火盛,热病发狂,腹满不得卧,面赤心热,妄见妄言,...
泻子发生的原因通常与消化系统的不稳定有关。常见的引起泻子的原因包括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等)、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等)、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等)以及过敏性原因(如食物过敏等)。此外,一些药物(如抗生素)的使用也可能导致泻子。 治疗 治疗泻子的方法通常包括对症治疗和原因治疗两种。对症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症状...
泻木利水——当肾水泛滥,泻子脏肝木,用五苓散、固经丸等。 宣肺清土——当脾脏亢实,泻子脏肺金,用泻白散、温胆汤等。 清水抑金——当肺金亢盛,泻子脏肾水,用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 补母泻子关键要辨虚实,尤其注意虚实夹杂、补泻结合,还要考虑季节、患者个体等因素。中医有一种治法“泻南补北”...
现笔者结合金元易水学派对“补母泻子”的内涵作一详细阐释。“补母泻子”思想内涵 阐释《难经》第六十九难:经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何谓也?然。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补母泻子取穴法主要有两种方式: 本经五输穴补母泻子法 🌿 这种方法适用于本经的疾病。具体来说,如果本经出现实证,可以按照“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选取本经的子穴进行针灸。例如,脾经实证时,可以选择商丘穴(属金),因为土生金。如果本经出现虚证,则按照“虚则补其母”的原则,选取本经的母穴进行针灸。例如,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