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政变,又称六·二四政变,立宪革命,1932年 6月24日,暹罗(泰国)人民党领导的一次政治运动。这次政变结束了素可泰王朝以来相沿 600多年的君主制统治。原因 泰国1932年政变是西方政治思想长期影响的结果。1929~1932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暹罗深受其害,生产萎缩,国库日空,国王不得不对军队实行裁员减薪,从而导致...
在历次军人政变后,泰国在泰王的调解下逐渐恢复了稳定。皇权在泰国政治中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为了实现长期执政,军队需要争取国王的支持。因此,许多军人总理都倾向于支持皇室。同时,民众对国王在政变调停中的作用表示认可,国王在民众中的威望也相当高。泰国政局的内阁之争 在非军人执政时期,泰国政府由党派执掌,...
泰王的地位在泰国政治中显得举足轻重,他不仅能够幸免于政变的冲击,反而常常成为政变后的最大受益者。然而,泰国深层的社会矛盾并未因政变而得到根本解决。不同阶层间的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依然存在,近代历史上的多次政变也仅仅是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缓解局势,减少暴力冲突,使国家恢复表面上的平静。但更深层次的社会...
泰国,被认为是全球政变频繁发生的国家之一。2014年5月22日,经过数月的政治动荡,泰国再次发生了军事政变,这一情况并未令人感到意外。军队掌握了政府的主要权力,并解散了泰国的参议院和众议院,全面接管所有职能。自1932年泰国实施君主立宪制以来,这已是第20次发生军事政变,泰国的政治局势再次陷入了不稳定的状态。
六二四政变 六二四政变,亦称“立宪革命”。暹罗(今泰国)资产阶级立宪派发动的武装政变。1932年6月24日,以披耶帕凤和比里·帕侬荣等为首的民党领导人,率领军队在首都曼谷发动政变。政变成功后,民党接管政府,迫使国王拉玛七世(Rama Ⅶ,1925—1935年在位)放弃君主专制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制。
众所周知,在泰国这样一个全民信仰佛教的国度,却时常爆发军事政变。1932年,泰国立宪革命取得胜利,开始实行君主立宪制,从那时候至今,在短短八十多年的时间里,泰国发生了大大小小近二十次政变。军方、王室、佛教、民选政党,四方势力为巩固各自势力,互相角逐,逐步将泰国政局推入源源不断的动荡之中,红衫军和黄衫军的...
▲2014年泰国政变中的军人 一、大权在握的泰王 泰国前任国王普密蓬2016年去世,距离如今并不遥远。他在位长达70年,期间泰国的总理换了30位,长期稳居王位的普密蓬凭借着自己的政治才干,在君主立宪的体制下发挥了很大的调解政治纠纷的作用,而王权也早已被他经营到了今日这种近乎神圣的地步。 而泰国正式国名为泰王国...
泰国某种程度上讲其革命并不彻底,具有前现代国家的一些特点,国王是国家元首,是传统和宗教的守护者,深受民众爱戴。军方想要推翻王室取而代之是不可能的。所以军方想要政变夺权,想要取信于民,没有泰王点头是根本没办法实现的。一旦政变失败那么,参与政变的军人首领就不得流亡国外。目前泰国军方和王室的利益趋于一致...
军方、王室和民众的对立将愈加严重,搞不好就会把泰国引入内战,到时候,军方和王室的命运就会很微妙。所以,军方政变后都会承诺一定期限内回到民主体制,只是回到民主体制后,受到几千万农民和小市民阶层的政治势力又会重新上台。然后民选政府的政策再次让军方王室难以容忍,再次发动政变,于是一次一次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