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证正法的角度讲,般若波罗蜜多有两个:一个是能到达彼岸的智慧;一个是已到达彼岸的智慧。前者是道般若,后者是果般若。而《心经》是经般若,因为心经内容就是般若,是开导宣说如何通达般若波罗蜜多之文句。它是经,又是能够到达智慧彼岸的方便,属于教证二 - ࿐法喜于2
赫尔曼·黑塞:觉醒的人只有一项义务,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不管他通向哪里。做自己,没有标准,靠近灵魂就是唯一的标准。在世上,最让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 OK哥
关于入行论的论义,说法正确的是()A.善天论师以初善、中善、后善包括论典内容,初善即顶礼句,中善是从顶礼句到回向品之前,后善为回向品。B.那波瓦阿阇黎以造论之因、宣讲六度、感念恩德包括此论,前三品是造论之因,回向品宣说布施度,中间广讲六波罗蜜多。C.讲义中,最出名的就是善天、那波瓦、慧源论师所...
人有信仰 | 就生活在秩序中,会有一种安定感。没有信仰的人,可能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信仰最有价值的力量就是推动实践。在佛教经典中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深”这两个字就是强调实践。单单成为一种知识没有意义,反而会成为沉重的包袱,甚至是一种“知障”,因为有知识就会卖弄,会被知识牵绊。反而一个...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这里的心亡罪灭,是个境界,是禅定悟空的高境界,忏悔效果最好最快最彻底。记得杀人魔王鸯仇摩罗皈依佛陀之后,忏悔方法就是在禅定中忏悔,在忏悔中禅定,几天就证得阿罗汉果。《心经》对此也有描述:【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
文殊师利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他代表菩萨中的智慧第一,他代表大乘佛法的禅宗,文殊师利菩萨是禅宗的本尊,禅宗不是六波罗蜜里的禅定波罗蜜,而是六度波罗蜜的般若波罗蜜。有何为证?檀经第二章般若品,韦刺史请六祖升坐说法,他第一句宣告大众说:“总净心念 - 定謙📿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