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摩法师盛邀法舫法师专程赴澳门弘法,实际上是继竺摩法师之后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传统在澳门的一次重要推展,他使太虚大师所开创的现代人间佛教思想传统在澳门更进一步深入人心。 竺摩法师邀请法舫法师等人间佛教运动的领导人来澳门弘法,极大地提升了澳门佛教在澳门文化知识精英中的社会地位,扩大了澳门佛教界的弘法活动在社会...
法舫法师为武昌佛学院第一批学员,深受太虚大师的影响,与太虚大师一样,法舫也积极推动佛教的改革,主张佛教应该是入世的宗教。法舫法师认为佛教的目的当然是净化众生的心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佛教仅仅关注个人的解脱,其实,个人与众生乃至整个社会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真正的解脱必然是社会的清净。在这个意义上,法舫非常强调佛...
大菩文化河北讯 2015年11月7日,法舫大师舍利首次回乡安奉纪念大会在石家庄井陉举行。法舫法师是民国期间著名高僧,太虚大师的支持者,被誉为太虚大师的四大弟子之一。太虚大师生前曾经想将佛教文化推向世界,派遣法舫法师前往南亚东南亚国家传播文化,1951年法舫法师在斯里兰卡圆寂。法舫法师对太虚大师革新佛教的理想,竭诚拥...
法舫法师 1904—1951),俗姓王,河北井陉 人,民国十年(1921),年十八,投姚家井观音寺礼南岳是岸和尚剃度①,法名为法芳(入武昌佛学院后改为法舫),同年在法源寺道阶法师处受具足戒。民国十一年(1922),太虚在武汉建立武昌佛学院,法舫遂南行,于当年六月间来到武昌佛学院,②成为武昌佛学院第一批学僧,并由此与太虚大师...
法舫法师出生于一个勤奋好学的家庭,十七岁那年,他在姚家井观音寺剃度出家,依从是岸和尚,后又前往北京法源寺,师从道阶法师受具足戒。1922年,他凭借王虚亭居士的引荐,加入了太虚大师创办的武昌佛学院,成为第一期学生,因其卓越的学习表现,提前于1923年6月毕业。毕业后的法舫曾在北京慈因寺的大勇...
” ⒀法舫对太虚大师一生的四点总结,实事求是,全面地概括出太虚一生对中国佛教做出的贡献。太虚为了佛教慧命,注重在整理僧伽制度和建立菩萨学处这两点用功,这是太虚佛教改革思想的最著力之处,法舫法师充分了解这一点,特强调在太虚圆寂以后,改革佛教的活动依然不能停止,僧众的前途仍然充满了危机,改善僧制依然...
太虚大师立足于汉传佛教,为沟通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其中,法舫法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法舫法师(1904-1951)是河北井陉人,他是太虚大师创办武昌佛学院时依随太虚大师的首届学僧,深得太虚大师器重,1924年曾入北京藏文学院学习藏文,1925年因入藏受阻返回武昌。1930年...
作为中国历史上派往国外弘扬大乘佛教文化的第一人,中国僧侣在国外大学任教的第一人,中国参与创建并出席世佛联的第一人,法舫法师热爱自己的祖国不言自喻。爱祖国,海外传教美名扬。法舫法师是太虚大师的得意弟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太虚大师是中国佛教界的领袖。他要把中国的大乘佛教推向世界,同时使中国佛教吸纳...
法舫大师在当代中国佛学里面最突出的一点还是在于他对南传佛教的研究。南传佛教是流行在南亚斯里兰卡与东南亚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家的另一支,与北传中国大乘佛教相对。由于种种原因,南传佛教与中国佛教界联系很少,太虚的世界佛教思想推广后,中国佛教与南传佛教的国家往来多,法舫法师作为太虚派往世界佛教界的代表之一...
法舫毕业之前,大勇法师在北京慈因寺,成立「藏文学院」,专修藏文。武昌佛学院的毕业生中,有大刚、超一、法尊、观空、严定及法舫等多人,都转学到北京藏文学院学习藏文。翌年,藏文学院改为「留藏学法团」,专究藏密,为赴藏学法作准备。1925年(民国十四年)秋,大勇率领的留藏学法团由北京启程,团员有法尊、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