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舫认为佛教之与社会隔绝,为世人所诟病,其原因就在于不肯把财产拿出来作慈善事业。所以,他特别希望佛教能为社会作一些事实,北平三时学会因创办的大良医院,故特为法舫所赞叹。此外,法舫还专门撰文表扬江西赣州光孝寺戒常和尚办博济小学,以及河南菩提寺主持安玺和尚在寺内开办贫民工厂、平民小学、平民医院等慈善事业,并...
法舫法师非常喜欢澳门,认为澳门地方幽静,值得留恋,是理想的适宜自修的地方。法舫法师勉励竺摩法师康健身体、努力艺术创作,努力在佛学上进行更深的研究与修持,努力在澳门建设弘法基地。法舫法师居澳弘法的重要成果,是1949年8月在澳门宝觉佛学社讲《一个修学佛法的程序》(竺摩法师记录),同年9月在澳门佛学社讲《佛教的真...
因之,法舫于十三年六月毕业。 法舫毕业之前,大勇法师在北京慈因寺,成立「藏文学院」,专修藏文。武昌佛学院的毕业生中,有大刚、超一、法尊、观空、严定及法舫等多人,都转学到北京藏文学院学习藏文。翌年,藏文学院改为「留藏学法团」,专究藏密,为赴藏学法作准备。 1925年(民国十四年)秋,大勇率领的留藏学法团由...
1929年,法舫在太虚大师的指导下,筹备了世界佛学苑研究部,后又协助大师将学院迁至北京柏林寺。在此期间,他不仅负责图书馆工作,还教授《俱舍论》,深受学生喜爱。1937年抗战爆发,他应召西上四川,担任汉藏教理院教务主任,直至1951年因脑溢血去世,享年四十八岁,法舫法师的一生致力于佛法传播和学术...
一、法舫从井陉到北京 (1920·9—1922·8)(一)法舫的出生地 1904年,法舫“出生于河北省井陉县台头村,俗姓王名智,排行五,人称老五或五子。父名王吉祥,一生好善。母冯氏,系同乡贵泉村人。长兄名王宽、次兄名王信、三兄名王敏、四兄名王慧。”法舫“幼读私塾,聪慧过人。所用砚台盖上刻有‘王智之砚...
大乘佛教讲度人度自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法舫却把自己成佛作为第一。佛教讲信为道德功德母,要以信为首,法舫则讲信为第二。这些观念对传统而言是一个最大的反叛,作为出家人对佛教的情况不满,要求改革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佛教正处在迷信泛滥,僧人素质低下的情况,他提出的这几个反传统的观念是从...
大菩文化河北讯 2015年11月7日,法舫大师舍利首次回乡安奉纪念大会在石家庄井陉举行。法舫法师是民国期间著名高僧,太虚大师的支持者,被誉为太虚大师的四大弟子之一。太虚大师生前曾经想将佛教文化推向世界,派遣法舫法师前往南亚东南亚国家传播文化,1951年法舫法师在斯里兰卡圆寂。法舫法师对太虚大师革新佛教的理想,竭诚...
五、法舫与国际性佛教组织 佛教的世界化需要世界性的佛教组织来推动,法舫之事业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推动国际性佛教组织的成立和运作。 30年代初期担任世界佛学苑筹备处书记期间,他与东方文化学会、芝加哥佛教朋友会、印度摩诃菩提寺、伦敦佛教杂志、伦敦佛教会等交接,呼吁各...
作为中国历史上派往国外弘扬大乘佛教文化的第一人,中国僧侣在国外大学任教的第一人,中国参与创建并出席世佛联的第一人,法舫法师热爱自己的祖国不言自喻。爱祖国,海外传教美名扬。法舫法师是太虚大师的得意弟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太虚大师是中国佛教界的领袖。他要把中国的大乘佛教推向世界,同时使中国佛教吸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