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益禅师看到这种情况,深感忧虑。他认为,禅宗虽然强调“教外别传”,但并非完全摒弃经教。对经教的深入理解可以帮助人更好地体悟禅意。于是,文益禅师创立法眼宗,提出“万法唯识”的宗旨。他强调心性与万法的关系,既不落入空寂,也不执着于相。这种观点既契合禅宗的宗旨,又不背离佛教的根本教义。法眼宗的创立,...
法眼文益所说的“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看见,而是一种超越感官、直指本心的觉悟。这种“见”是对宇宙万物本质的洞察,是对自己真如佛性的认知。在佛教中,“见”常常被用来描述对真理的领悟。比如“正见”是八正道之首,意味着对世界和人生有正确的认识。而法眼文益所说的“见”,更进一步,它不仅是认识,更...
他的禅法强调“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注重因材施教,使学人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悟佛法。 结语 法眼文益禅师的禅法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的佛教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思想和教法,尤其是“一切现成”和“禅教一致”的主张,为后世禅宗的融合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
法眼文益大师自建寺以来,门庭若市。许多有修为、悟性高的弟子都慕名而来。他们之中,不乏一些天资聪颖之辈。可有趣的是,资质平平的人反而更容易开悟,那些聪明绝顶的弟子,往往被卡在瓶颈处,久久不得突破。一天,寺庙来了一个叫慧明的年轻人。他举手投足间,就能看出他曾在大寺院修行。与他一同前来的,还有两...
文益著有《宗门十规论》,他主张“理事不二,贵在圆融”,“不著他求,尽由心造”,提倡“对病施药”,“量体裁衣”。宋道原《景德传灯录》辑有《大法眼文益禅师语录》,记载了许多公案,可以看出法眼宗的教义。 比如法眼宗认为,真正的悟解,就是你看万物时,不再是用肉眼,而是透过了真如之眼。这叫做法眼,或道眼。
长庆慧稜禅师,法眼文益参学的第一个老师,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禅师,在《指月录》《灯录》里都有记载。长庆禅师非常刻苦,二十年参究,坐破七个蒲团,有一天卷帘大悟。这个故事经常被引用。1长庆禅师的故事还涉及到一个“万象之中独露身”的公案。这个公案在《清凉文益禅师语录》中起码出现过两次,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公...
法眼文益禅师(885~958),唐末五代禅僧,法眼宗之开祖。俗姓鲁,浙江余杭人。南唐中主李璟追谥他为“大法眼禅师”,因此被称为法眼文益禅师,后世称其所创宗派为“法眼宗”。晚年住持金陵清凉院,又称清凉文益禅师。 法眼宗源自六祖慧能大师门下石头希迁禅师法系,为禅门五叶中最晚成立的一派。由石头希迁禅师传天皇道悟...
法眼文益 法眼文益(八八五——九五八)青原行思法系,法眼宗创始人。余杭(今浙江鲁氏子)。七岁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落发,秉具于越州开元寺。 于明州鄮山育王寺听希觉讲毗尼,究其微旨。复旁探儒典,游文雅之场,觉师赞为释门游夏。辞抵福州,参长庆慧棱。后至漳州地...
法眼文益(885年~958年),唐末五代高僧,俗姓鲁,浙江余杭人。号无相。中国禅教“法眼宗”的创始人。著有《宗门十规论》等。生平 文益(885年~958年),俗姓鲁。七岁出家淳安智通院。廿岁受戒绍兴开元寺,后至育王寺从希觉学律。文益通大乘佛教各宗派,且涉儒家经籍,希觉视之为佛门的子游、子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