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还有“不法所得”“赃款赃物”等提法。在我国台湾地区,除了“犯罪所得”之外,还有“不法利得”之说。实际上,区分这些概念的意义并不大,主要是使用者用语上的习惯,其共同所指都是在刑事案件中不法行为人获得的不法利益。无论是立法界还是实务界所称的“犯罪所得”,都不需要建立在行为...
列数了没收违法所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透过相关司法解释和司法判决文书,刑事法意义上的违法所得,赃款赃物,犯罪所得概念经常被混用,行政法与刑事法层面的违法所得,界限不清.第二,相关解释关于违法所得的计算方式较为混乱.有时违法所得计算没有扣除犯罪成本,有时则明确扣除了成本.第三,如何计算违法所得的...
刑事涉案财物的范围包括违法所得,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违禁品,在处理时应当遵循相当性原则与经济原则.本文对违法所得是否包括一般违法所得与违纪所得,认定违法所得是采用纯利法还是毛利法,违法所得收益的没收,违法所得的没收方式,被害人合法财产的界定,供犯罪所用及本人财物的理解,违禁品的概念及分类等...
随着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违法所得”不再仅是刑法独有的概念,刑事诉讼法于2012年修正时增设的特别没收程序也含有“违法所得”的规定,有关特别没收程序的司法解释对“违法所得”亦作出了专条解释。至此,“违法所得”的概念已同时触及刑法、刑事诉讼法领域,关于“违法所得”概念的界定和认定的规范性文件大致包括...
在佛教的认识论当中,也承认演绎法和归纳法所得的结论,与现前观察所得的知识,其可靠性是同等级的。《缘起圣道经》记载,佛陀曾经说:“我复思惟:由谁有故,而有老死,如是老死复由何缘?我于此事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由有生故,便有老死,如是老死由生为缘。”在佛陀的思惟当中,“由有生故,便有老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95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该国家工作人员说明来源,不能说明来源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差额特别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请分析:(1)本条款中的“不能说明”包...
违法所得处理的连带责任理论并不违反民法公平正义。暂且不论共犯内部追偿带给共犯的程序性繁琐和增加时间成本效应等风险问题,在刑法中,事后内部追偿对共犯而言仅是民事财产填补,不同于共同犯罪的违法性事实,违法所得处理是一种刑罚附随措施,处理数额范围...
2.系统性原则: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各种心理现象放在整体性的、动态和相互联系的系统中进行分析。 3.教育性原则:进行心理学的研究时,应从有利于教育,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的角度来设计和实施研究。 4.发展性原则:把心理现象看作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认识人的心理活动。
以下,本文依犯罪所得没收审查体系之排列顺序,先综览新法基本规格(二),其次介绍犯罪所得没收或追征之排除的新规定———被害人请求权消灭、善意第三人过苛(三),以及没收效力(四),文末,交代本文之结语(五),最后以“附论”方式,略述...
论我国公益、救济性捐赠的所得税法律制度 「摘要」我国税法在给予公益、救济性捐赠可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的优惠的同时,对捐赠投向、捐赠方式和程序、捐赠的扣除额度等因素进行了限定。这些规定对鼓励公益、救济性捐赠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笔者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所得税法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