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一、强制执行新法规 《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
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第二百四十条,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
法律分析:法律执行,又称执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上的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把法律规范运用到具体人和具体事的活动。既包括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包括司法机关适用法律的活动。狭义上,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
有关“执行”的法律知识 第十六期 关于“执行”的那些法律事儿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局执行...
法律执行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法院或其他法律机构采取强制措施,迫使被执行人履行法律判决、裁定、调解书等法律文书所规定的义务的一种行为。法律执行的目的是保障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律执行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查封、扣押: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或扣押,以保障债权人的利益。2...
以及这些措施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 重点执行措施解析 (上下滑动查看) ▼ 一、查封、扣押、冻结 1.适用对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以下称《查封、扣押、冻结财产规定》)第2条、第3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占有的动产、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
(6)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七条 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在分割共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等案件中作出并依法生效的改变原有物权关系的判决书、裁决书、调解书,以及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作出的拍卖成交裁定书、以物抵债裁定书,应当认定...
法律执行,广义上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颤历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上,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大数据时代法院如何开展执行工作?执行工作是法院工作的重要一环,是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得以兑现的关键,也是胜诉当...
我国法律执行的原则有四点: (一)执行权独立行使与分工制约原则 这是一条关于执行权力设置和行使的原则。民事强制执行权是国家统一行使的一项公权力,一般认为兼具司法权与行政权性质。因此,在权力体系中,首先是执行权的独立行使,在此基础上,其次是在执行权的内部结构中,建立执行裁判权与执行实施权的分工制约机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