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法定继承是基于血缘、亲缘关系而产生的继承方式,即是指自然人死亡后,其父母、配偶、子女等可作为法定继承人获得遗产。遗嘱继承是继承人按照自然人生前订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来确定继承人范围、所得份额。遗赠指的是自然人按照遗嘱的方式将名下的财产赠送给国家、集体、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人。遗赠扶养协议不同...
1.遗赠扶养协议与遗嘱并存的,两种方式所涉遗产没有抵触的,遗产分别按协议和遗嘱处理;有抵触的,优先按遗赠扶养协议处理,与协议相抵触的遗嘱全部或部分无效;2.遗赠扶养协议与遗赠并存的,同于上述遗赠扶养协议与遗嘱的处理方式;3.遗嘱和遗赠并存的,不存在哪种方式优先的问题。如对同一遗产既有遗嘱也有遗赠,须从被继承...
1、遗赠扶养协议的法律效力高于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在财产继承中如果各种继承方式并存,应首先执行遗赠扶养协议,其次是遗嘱和遗赠,最后才是法定继承。 2、遗赠扶养协议一经签订...
遗嘱继承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配,在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同时开始时,一般先以遗嘱继承为主。遗赠抚养协议:遗赠抚养协议是遗赠人和抚养人之间的生死送葬协议,这种协议也开始取代“养儿防老”的观念,这种协议可以是普通的公民、也可以是集体所有制组织。在订立遗赠抚养协议过程中,同样需要公证、医疗鉴定,见证人等相关...
在我国遗产继承方式中,遗赠扶养协议效力最高,遗嘱次之,法定继承再次。原因在于:遗赠扶养协议是双务有偿合同,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并获得受遗赠的权利,遗赠人享有被扶养的权利,同时负有向扶养人遗赠财产的义务。而法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取得遗产是无偿的,因此在遗产继承中,遗赠扶养...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根据民法典规定,继承的形式主要有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扶养协议四种。其中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的继承人范围相同,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
杨逸云律师解答: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之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处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由此可以反映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优先于遗嘱,遗嘱的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结合...
法定继承人不能作为受遗赠人,而只能作为遗嘱继承人。这意味着,在指定受遗赠人时,必须在法定继承人范围之外进行。0遗赠抚养协议 遗赠扶养协议,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安排,其中遗赠人在生前与扶养人达成共识,约定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的生养死葬责任,并在遗赠人离世后享有受遗赠的权利。这种协议旨在确保遗赠人在晚年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