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持续,至6月欧洲议会选举演变成大危机:执政的复兴党得票率不及国民联盟一半。马克龙旋即宣布解散国民议会、提前举行议会选举。法国政坛“大乱”自此开始。执政党联盟在这场匆忙的选举中完全失去此前议席领先优势。国民议会形成“三足鼎立”: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议席数最多,执政联盟第二,国民联盟排第三。阿塔...
法国大革命 ,又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于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1794年7月27日,法国大革命的公民革命结束了。法国大革命于1789年5月在议会中爆发。在革命的第一年,第三类 革命者 在6月进行了网球场宣誓,7月攻占巴士底狱,凡尔赛宫的妇女运动迫使法国王室在10月返回巴黎。接下来的几年里,不同的立法议会和右翼君...
虽然之前马克龙甚至说要派兵去乌克兰,近日也说要支持乌克兰通过北约国家的领土袭击俄罗,但是在没收俄罗斯海外资产的问题上,马克龙并没有选择跟美国一致,而是保持了自己的立场。这无疑是彻底打脸了耶伦。在欧洲,法国支持的事情,不一定干得成,可是法国不支持的事情,那是一定干不成的。很多人可能还搞不清如今法国在...
承认巴勒斯坦的态度一出来,就会引来中欧各国的注意,而且近年来法国与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在多边事务上合作紧密,承认巴勒斯坦将与以色列对抗,与中国和俄罗斯拉近关系有着莫大关系,由此形成一种统一战线,而且在法国带领下,更多的欧盟国家也会承认巴勒斯坦,这无疑对于美国在欧盟地区的控制将大大削弱。
在新一轮巴以冲突开始后,随着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开展空袭并推进地面行动,马克龙又开始试图平衡局面,呼吁停火,并加大了对加沙地带的援助。一名法国外交官表示,就此来看,马克龙回归了法国在巴以冲突上传统的“平衡”立场,既捍卫以色列的生存权,同时也与阿拉伯国家保持联系。在人道主义救援方面,法国除空投物资给加沙...
热月政变发生在1794年7月27日(法国历法中的热月),当时泰尔米德派联合了一些军方将领和革命委员会成员,组织起来推翻雅各宾派的领导。政变的领导者是保尔·巴拉斯和路易·安东尼·舍第内。他们通过军事力量控制了国民公会,逮捕了雅各宾派领导人罗伯斯庇尔和圣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等人。随后,恐怖统治终结,法国进入了...
北约各成员国还没在马克龙的派兵论里镇静下来,现在又来一暴击。马克龙不是说说,经过半个多月的讨论研究,制定好了军力部署计划,现在要开始付诸行动了。4月3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记者会上表示:在马克龙喊着要出兵的3月初,法国就已经组建了1500人的营级战术群,这支军团将在4月中旬完成战备,投入...
庞大的人口规模为法国提供了充足的兵员来源,因此直到19世纪中叶,法国仍能够在战斗中压制其他欧洲国家。然而,自从19世纪开始,法国的人口增长便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在整个19世纪里,其人数仅从3000万增加到4000万,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德国,从2000万人突破至6000万。如今,法国的人口已从昔日的欧洲第一大国降至第四。
而火炮的使用者,还需要有数学、化学以及金属冶炼、加工等诸多知识。而这些知识技能,又恰只属于以工商业者为代表的新兴城市资产阶级。所以从一开始,火器就成了城市资产阶级和以城市为依托的新兴君主政体反对封建领主的特有武器。 铁质射石炮,1450年铸于法国梅茨,该炮重达200千克,长82厘米,能够发射重6千克的石弹...
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标志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事件。这一事件不仅象征着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反抗,而且也是法国大革命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君主制解体过程的开始。巴士底狱是一座坚固的要塞,曾用于关押政治犯,成为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1789年7月14日,愤怒的巴黎市民武装起义,攻占了巴士底狱。这一行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