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是距今4100年前的人物。如果河图是禹制定的,那就比汉谟拉比法典早三四百年。如果是伏羲制定的,伏羲生活在距今9500年前,那么就比汉谟拉比法典早5000多年。然而这么重要的一部中国远古法典,不但没有受到重视,而且在社会流传更多的是莫名其妙的朱熹版本。这是不是对华夏文明的损害呢?#优质作者榜# ...
法典指就某一现行的部门法进行编纂而制定的比较系统的立法文件。现行法系统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为了便于查阅、适用法律规范和消除法规存在的某些缺陷,需要对现行法规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法规系统化的方法有两种,即法典编纂和法规汇编。 起源 法典是同一门类的各种法规经过整理,编订而形成的系统的法律。法典源于古巴比伦...
一、《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由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它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正文有282条内容,用阿卡德语写成。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法典。是汉谟拉比...
我国民法为何称“典”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法典》是第一个被称为“法典”的法律。之所以叫“民法典”,其中的原因,当然首先是出于贯彻“依法治国原则”的政治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整合此前众多民法立法,解决其体系杂乱甚至互不协调的问题的需要。大体来说,民法称“典”是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典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保障。中国法典化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循序渐进的法治发展过程。政治上,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将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法典制定与实施的各个环节,确保中国法典化发展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价值上,“民惟邦本,...
《汉穆拉比法典》被刻在一个巨大的石柱上,石柱因而得名“《法典》石柱”。它现藏于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 古代两河流域最著名的文化象征,一是《汉穆拉比法典》,二是《吉尔伽美什史诗》。《汉穆拉比法典》就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一张文化名片。但这样一件极具代表意义的文物,并不是出土于两河流域,而是来自今天伊朗...
有时代特色的法典 // 中国民法典是21世纪诞生的第一部民法典,精准地呈现了民法世界的时代特征,回应了人民在新时代的法律资源需求。 01 全面建构了信息社会的一般民事规则 02 将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作为最高的立法目的 03 民法典坚持和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节约资...
从现有文献记载和文物遗存来看,法典的雕版印行是从北宋开始的。北宋建隆四年(963年)二月,判大理寺窦仪建议对沿用的后周《显德刑统》进行修订。于是由窦仪和权大理少卿苏晓等人负责此项工作,于同年八月完成。这部修订后法典以后周的《显德刑统》为蓝本,将《唐律疏议》全文收录,补入敕条15条,删除令、式、宣...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从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编纂工作,到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这部民法典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志。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成真。 这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