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有胆,敢言他人所不敢言之言,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创了历史上君“畏”臣之先例,树了历代君臣关系的典范。魏征曾向太宗面谏五十次,呈奏十一件,一生谏诤多至“数十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烈,态度之坚定,在中国历史上只有魏征一人。难怪魏征一死,太宗大发感概“魏征殁,朕亡一镜”!4、改革大...
汉初大思想家贾谊曾这样评价周公:“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本章孔子不但称赞了周公杰出的治国理政才能,而且赞美了他不骄不吝的美德,并谆谆告诫后人,做人要像周公那样,即使有经天纬地之才,也要礼让谦逊、不骄不吝...
周公旦的功德大致有四:一是辅助武王得天下,二是代理成王治天下,三是参与了制定周礼,四是从无野心。前两条似乎是臣子的本分,算不上什么特殊功德。但是后两条就不一般了,不是哪一个臣子都能做到的。对“礼”有充分的理解,方可评价周公。
面对不靠谱的领导他还能逆流而上,治世之能臣他当仁不让。4.房玄龄 房玄龄,名乔,字玄龄,唐初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代古人像赞》写道:“辅佐文皇功居第一,遗表之谏精忠贯日”。房玄龄在秦王李世民起义之时投靠他,为秦王参谋划策,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居功与杜如晦并列第一。秦王即位后,...
曹操就是那个有能力,却不听话的人,如果你是皇帝,你敢用他吗?不能,那又何来治世能臣之说呢?所以,曹操只有在乱世才有出头的机会。但是,他却不“奸”。奸臣是那些一开始就想当皇帝的人(如袁绍、袁术等)。而曹操呢?他只不过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人,他为的,只是胸中燃烧的那团永不熄灭的烈火!(...
【原句】国之良将,治世能臣。【译文】国家的优秀将领(能征善战的将领),治理国家的高才干练之臣。【注释】1、良将:能征善战的将领。《孙子·火攻》:“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汉贾谊《过秦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史记·李斯列传》:“离...
可以学学诸如编丝带卖草鞋的手艺,赚钱贴补家用。一代雄豪,临死时竟这般婆妈,实在令人大跌眼镜。但由此可见得,曹操死得从容,不然,也没有心思安排得这么细致。大文豪苏东坡评价说:“平生奸伪,死见真性”,不管他是如何“挟天子以令诸侯”,如何的“乱世奸雄,治世能臣”,但...
**治世能臣的意思解析** 一、定义与背景 “治世能臣”是一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国家或组织做出杰出贡献的官员或领导者。这个成语蕴含了对个人能力和社会价值的双重肯定,是对那些在国家治理中展现出卓越才能的人的赞誉。 二、字面解释 1. **治世**:指的...
下面笔者将跟大家一起,沿着历史的长河逆流而上,细数中国历史上既能安邦定国,又能激流勇退的治世能臣。一、清朝曾国藩 晚清名臣曾国藩,创立地方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发起洋务运动,并独具识人之明,提贤拔将,在清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均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满清中兴第一功臣。同治十一年,...
一位东吴情商颇高的丞相,一个容易被遗忘的治世能臣 大家好,今天我们聊一聊三国时代东吴阵营的一位丞相,稍稍冷门,但却是东吴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物。 东吴是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人开创出来的,但最主要的其实还是孙权。孙权于公元252年称帝,从掌权开始到驾崩一共52年,这52个年头里,孙权一共有四位丞相,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