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秦晋(魏)河西之争,自公元前677年开始,直到公元前332年秦国彻底控制河西,时间长达357年之久。在这三百多年中,可以分为三大阶段:春秋秦晋拉锯,战国秦魏拉锯,秦国独占河西。 (一)春秋秦晋拉锯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次年,继任天子之位的周平王深感犬戎的威胁和镐京城的残破,遂决定迁...
据前文可知,秦孝公在位期间,其主要的政治与军事目标就是收复河西地,梳理秦国对河西之地的战略进攻方向对于理解战国时期秦魏河西之争就显得尤为重秦孝公时期秦攻魏河西地不是通过一两次战斗所完成的,而是一个多阶段的历史过程。从表格中的主要交战地可以大致梳理出秦国攻魏河西地的战略进攻方向,整体来看呈现出的...
可谁知,正当他们在行军的过程中,走到崤山的时候遭到了晋国的埋伏,损失惨重,这一次便是河西之争中,秦国首次失利,为此秦国还搭上了先前晋国赠予的河西八城。在经过此次的失败之后,秦穆公奋发图强,将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了训练军队,提高军事力量上面。在经过四年多的磨练之后,又一次对晋国发起攻击,虽说此次的...
战国时期,秦魏两国为了争夺河西之地而展开了多次战争。河西地势险要,拥有丰富的资源,因此成为了各国争夺的焦点。在这场战争中,秦国最终取得了胜利,夺取了河西之地。魏国在战争初期的确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在晋国分晋后,魏国崛起为中原新兴强国。魏国国力远超其它两个国家,而且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魏文侯上...
诸国的国君,正是扮演者这样的角色,秦魏两国的河西之争,也正是由“伯乐和千里马”所主导着。1、李、吴二人共创魏之盛 公元前430年,魏国初期,当时还在河西上地地区担任政治军事最高长官的李悝颁布“善射令”:民间官司,射箭比赛赢者胜。这一法令看似荒唐,实则在对秦军事作战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上地地区...
魏攻秦守——第一阶段河西之战 公元前419年,魏文侯命人在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南)筑城,秦人击之,标志着战国时期秦魏之争正式开启。公元前417年,魏国“复城少梁”,秦人反击“城堑河濒”,即于黄河旁边兴建防御之城墙,利用河堤加工扩建之防御工事,目的在于防止魏之进击。公元前413年魏国进攻秦国,《史记...
周纪二12河西之争周纪二12河西之争 河西之争 秦晋(魏)所争的河西之地,大体在今陕西东部的洛河与黄河之间。范围相当于今日华阴、华县、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阳和韩城八地,南北自华山直抵禹门口,东西自蒲城直抵黄河西岸。因为其地处黄河以西,而被称为河西。注:少梁—韩城芝川镇、颌阳—合阳坊镇、元里—今...
河西地区,就是今天的山西、陕西黄河南段以西的地区,这里土地肥沃,从春秋时期就是秦晋争夺的要地。三家分晋后,秦、魏为了这一地区打了近百年,共五场大战,直到魏国在马陵之战中惨败,主力全失,庞涓自尽,秦军抓住机会发动第五次河西之战,这才彻底将河西纳入版图。河西之战一共五场,秦军胜了两场,除了第...
第二次河西之战 秦国感受到强大的压力,于前389年,秦国调集50万大军进攻河西,魏国军队在吴起的激励下,积极应对进取,反复冲杀秦军。具体过程详见前文。魏国再次大胜。阴晋之战 第三次河西之战 前384年,秦国秦献公即位,开始进行改革,发展商业,完善户籍,国力有所上升。魏国则是在魏武侯时期达到全盛后,开始...
于是汉武帝将下一个打击目标指向了河西走廊地区。以剪除匈奴右臂,切断其与西域及西羌各部之联系,并为最终的漠北大决战扫清后路。战争经过:公元前121年春天,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一万骑兵出征匈奴,这就是第一次河西之战。他率军从陇西郡出发后,越乌戾山,渡黄河,伐遫濮部,速斩遫濮王,涉狐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