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行最大的宝藏就要数2号墓出土的一系列鼎了,列鼎足足有整整七件,七件列鼎由小到大依次排列,气势雄伟,霸气十足。而其中最大的那一个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王子午鼎了。只见它整体呈圆柱状,腰部抖擞竖起,三足鼎立,器身周围攀附着六条浮雕夔龙,龙嘴咬着鼎的边沿,龙足抓着鼎的腰箍,给人一种将要...
到了商周时期,青铜鼎多数并不直接用作烹煮器,而是作为“明尊卑,别上下”的重器,是统治者权力的标志物。 鼎有三足圆鼎、四足方鼎之分,又有盖和无盖之分。鼎是夏商周三代的传统礼器,故有得九鼎者得天下之说。后人常以“问鼎”表示觊觎政权...
1939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农民在地里刨到一个大鼎,因形如马槽,故称“马槽鼎”或“安阳大鼎”。在一番跟日本人和文物贩子的博弈后,武官村民决定将此鼎重新埋入地下。1946年上缴南京国民政府,存放于南京,蒋介石亲临参观并与之合影。1959年,国家博物馆正式建成,“司母戊鼎”迁居北京,至今。2011年,国家博物馆...
此时众人还没有解开大鼎的身世之谜,直到1959年,大鼎被送到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后,大鼎的身份才被专家们揭开。经过研究,这个大鼎来自商后时期,鼎内又“后母戊”三个字,所以被名为“后母戊鼎”。后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宽0.79米,重量1600多斤,下有四足支撑,周边有虎纹,饕餮纹,是目前已知...
并且,在3月19日后母戊鼎出土的日子,安阳每年都会为国宝举办出土纪念活动。现如今,后母戊鼎已经是镇国之宝,也是除了殷墟之外,最能代表安阳深厚历史文化的文物之一。河南的朋友们,如果有机会到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定要看一看这个出土于河南的文物,绝对让人为之震撼。(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天小编要带给大家的文章是有关于我国的著名国宝——后母戊鼎的发现经过,话不多说,快点和我一起看看今天的内容吧!2005年9月19日上午9时,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门前一场盛大庄重而又神秘的欢迎仪式开始举行。参加这一仪式的,既有中国相关方面的顶级专家学者及博物馆工作人员,也有来自安阳当地的普通市民这时有人抬头望...
1939年的时候,河南安阳武官村有一个村民在一次锄地的时候,却不小心挖出一个庞然大物, 很快这件事情被村民们给知道了,还惊动了其他人,甚至当时连日本鬼子都知道,武官村有村民挖出一件很大的青铜器。为了保护这件司母戊鼎,村民只能将其重新掩埋到了地下,而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司母戊鼎再重新被挖掘了出来...
如此大的“家伙”在武官村出土,自然消息早就已经满天飞,前来问价的古董商人更是络绎不绝。在一番比较之下,北平古董商人萧寅卿以20万大洋的价格买下了这个铜鼎,也就是后来的司母戊鼎。(如今,司母戊鼎随着学术界的新研究,渐渐有了新的名字“后母戊鼎”。)就在村民准备和萧寅卿交易时,日本兵也来了,...
走进河南博物院,共同欣赏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鼎——乳钉纹红陶鼎。乳钉纹红陶鼎,1977年出土于新郑裴李岗,是距今7000-9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陶制器物。该鼎上部为圆口略外撇,圆底略收尖,下部有三足,为手工捏制而成,形状不太规则。表面分别着不规则的乳钉作为装饰,同时起到加固的作用。经分析,陶胎中...
二里头出土的网格纹青铜鼎是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鼎,被誉为“华夏第一鼎”。这件青铜鼎,通高20厘米,口径15.3厘米,出现的时间为二里头文化晚期,尽管造型和纹饰风格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陶鼎形制一脉相承,但材质确是当时罕见的贵金属——青铜,可见其绝非普通器物。许宏在其著作《最早的中国》里说,与商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