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当时全国还有不少地区没有解放,如果杀了吴化文,那么这些同样带有原罪的国民党将领,就很可能会顽抗到底,不利于解放事业。因此,陈毅对山东来的群众代表好言相劝,希望他们能以国家大局为重,吴化文杀不得。不杀吴化文,已经是格外开恩了,如果再授予他中将军衔,别说山东的群众不答应,就是我军数百万将士也是有...
是的,汉帝国真正的功臣群体是以萧何、曹参、张良为代表的军功派,刘邦一个也没有杀,不仅没有杀,还与他们分享了权力,将以丞相府为代表的政府机构让位于功臣派。当然,刘邦也对功臣派采取了制衡,以刘姓诸侯王群体来制约功臣派的权力,保证皇权能够一直在刘氏子孙的手中循环。这样看的话,刘邦杀韩信等人是不得...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曹丕没有杀曹植的完整理由。对于曹丕来说,曹植曾经和他争夺继承人的位置,还和自己的妻子有暧昧关系,他自然想杀。但问题是,这些理由,是不能够当做杀曹植的罪证的。从律法的角度来说,这些理由根本就构不成死罪。如果曹丕要以这些理由,强杀曹植的话,那曹丕自己的名声...
刘邦打进咸阳城,这功劳现在都已经让给项羽了,他对宫殿里的财宝,那是一分钱都没动,就等着你项羽来呢。从情从理上讲,项羽这时候都没有理由在天下诸侯面前杀掉刘邦。你想啊,要是项羽真敢把刘邦给杀了,那别的诸侯会不会人人自危,做出啥项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呢?樊哙的一番话更是重点,他提醒项羽,刘邦的...
一听说宋美龄要离开,蒋介石立刻打消了杀张学良的想法。从二人的关系来讲,宋美龄是蒋介石的白月光加上贤内助。而且宋美龄掌握了许多蒋介石的秘密,若是真的让宋美龄离开,这些秘密也会随之公开。更重要的是,以宋美龄的地位和影响一旦离开了蒋介石,势必会引发外界的猜测,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蒋介石的政治地位。所以在宋美龄的...
他就是吴化文,说他是好人吧,他曾经为敌人卖命,残害百姓;说他是坏人吧,他又在山东起义为我党的胜利创下了不可忽视的功劳。就是这样一个人,该杀却没有被杀,该享有中将军衔,却没有军衔,甚至百姓对他怨声载道,声称“没杀他就不错了”,这是为什么呢?“百万雄师过大江”这句话形容的正是赫赫有名的...
不过,评价历史人物,不能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而是应该放在当时的条件下来判断,我们现在就来假设一下:如果崇祯没有杀魏忠贤,对明朝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平心而论,魏忠贤虽然是大奸大恶,但同时也意味着这个人有非凡的能力和手腕,所以才能飞黄腾达、位极人臣,就像曹操一样,在治世,则为能臣,在乱世,则为...
至于清朝当时为何没杀韦俊在于韦俊是当时第一个投降清朝的太平天国高级将领,如果杀了韦俊,那么之后清廷攻打天国其他要地无疑会困难许多,因此对于投降的韦俊是高官厚禄予以优待,虽然不如太平天国时期,但也是当时投降将领之中混的最好的。而加入了清廷之后的韦俊则成为了清朝的一员悍将,在之后攻打安庆、池州,宁国府...
曹丕有杀人动机,那么他为何最终没有杀掉曹植呢?有三个原因。其一,曹植七步成诗,使曹丕没理由杀他。据《世说新语》中记载,魏文帝曹丕为了名正言顺杀掉曹植,以除后患,他于是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如果曹植作不出来,将被处死。这首诗的要求还很严格,即诗的主题是兄弟之情,但是全诗又不能出现“...
可吴三桂也许认为清廷早就信任了他,永历帝已经没了任何利用价值,杀他才是最好的做法,于是下令将他绞死。如他所想,因为他杀死永历帝的功绩,清廷直接晋他为亲王,将云贵两省交给他管辖。吴三桂从武将变为藩王,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直到康熙继位。康熙与顺治不同,在他眼中,吴三桂始终是不可信任之人,即使他...